淮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拔节起势
2025-11-18 09:42: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记 者 刘 权 通讯员 马 林

修正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因倍思科技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淮安,这片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热土,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近年来,我市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纳入“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重点培育,以“项目招引建设、产业布局优化、科技创新驱动、配套服务完善”为核心,通过差异化布局、全链条协同和政策红利释放,加速打造产业高地。

政策赋能,托起500亿级产业版图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我市立足发展大势,围绕加快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进行决策部署,聚焦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高端仿制药、创新药开发及产业化,统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医用耗材、医学影像设备、治疗设备等产品,并积极发展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产业。

2024年8月,《淮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出台,配套“十个一”运行机制,从土地、资金、人才到审批服务,全面提供要素保障。计划总投资1亿美元的世田谷生物科技生产加工基地项目,自签约至正式开工仅用了60天。该项目满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黄帝液、鼻炎喷雾等产品约5000万份,预计年开票销售10亿元。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好项目能带动整个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发力,不断加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随着修正生物医药产业园、沙奇科技有限公司医用新型热敏材料、星纵横生物科技漱口水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仅今年,在建的重特大产业项目就达34个,为淮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载体升级,激活产业发展“双引擎”

园区是企业落地生根、成长壮大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我市现有2个生物医药相关园区,分别是清江浦区的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淮安工业园区,打造产业发展的“双引擎”。

在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占地近百亩的复星医疗器械产业园,年产8500万条医用缝合针线、1.2亿片手术刀片,吸引了淮阴医疗器械、博毅雅医疗等企业入驻,形成“龙头带动、配套集聚”的格局。目前,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入驻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家,涵盖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多个领域的200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淮安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威凌生化、润安制药等5家化学药原料生产企业,成为我市化学药生产所需原料的主要供应园区。“淮安工业园区集群效应显著,汇聚了大量盐化新材料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与原料药生产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合作关系,而且基础配套完善,非常适合我们集团在此建设一座集新型、绿色、智能于一体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江苏鸿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翔天说。该公司的母公司天士力帝益药业是淮安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原料药生产基地落户淮安工业园区后,将打造天士力集团在华东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原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并与天士力帝益药业在淮安形成从上游原药到下游制剂的完整产业链。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淮安工业园区“筑巢引凤”的成效正日益显现,推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突围,攀“高”向“新”后劲足

滴丸剂填补了省内空白;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创新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国内药品氨糖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件,头孢克洛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江苏正大清江制药依托淮安地区顶尖的药物创新平台与研发团队,建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骨科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儿科呼吸系统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带动企业生产迈向中高端。

类似的故事在淮安频现:天士力帝益药业连续3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5%,拥有专利超200项,其降压药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前列腺癌药氟他胺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锦乔生物申报了中国第一株自主研发的婴幼儿可食用菌株——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B并获批,打破了婴幼儿“洋菌株”长达十余年的技术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婴幼儿益生菌菌株本土化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平安医用设备新研发的300系列缝合针产品在安全性上取得极大提高,质量直追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数据显示,2024年淮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达77家,产业集群内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获评国家绿色工厂3家,形成从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到产业化生产的完整创新链。

从“淮安制造”到“淮安智造”。随着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业布局逐步扩张,淮安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正以创新为笔,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新产品、生产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