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超过20万家,年产值超过900亿元。在苏州,食品经济已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产业发展,安全为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被作为一项重大部署加以推进。在苏州,对于食品安全与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早已渗透进了“从车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各环节。围绕保障民生安全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苏州市场监管系统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不断守正创新,聚焦全链条赋能,推动食品产业质效双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用“监管温度”“服务力度”持续催生“产业活力”。
政策领航全链赋能
促发展“组合拳”掷地有声
科学完善的政策举措,构筑起了全链赋能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全省首个细化中办国办“全链条监管”文件精神的“路径图”——《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十项工作举措涵盖产业升级、品牌培育、监管创新等多个维度,为苏州食品产业发展指明了与时俱进的新方向。
从纸面到实践,政策“组合拳”掷地有声。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等职能“工具箱”,为产业发展提供立体赋能。作为苏州首个市场监管全链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点镇,昆山张浦镇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推动下,积极探索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围绕质量提升与品牌塑造,推出了许可审查便利化等五项惠企举措,在试点镇设立许可服务专窗,为企业发展打通“绿色通道”。
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放大。链主企业益海嘉里(昆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通过“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后,不仅自身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显著提升,更获批牵头建设“苏州市食品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联合辖区上下游企业,形成融合发展机制。“这个创新联合体就像一个‘产业生态圈’,有效整合配套产业、科研机构等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品牌建设,抱团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益海嘉里(昆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烁炜介绍。
为精准送达政策红利,市市场监管局编制发布了“政策明白卡”,将复杂的法规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干货清单”;针对连锁品牌供应商、多次抽检不合格等食品生产企业,定制“一对一”帮扶措施,已有71家企业主动申报完成管理水平提档升级;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标签等新法规新标准开展了5期“线上+线下”公益培训,累计吸引了1500余家次企业参训。
服务升级老牌焕新
市场准入跑出“苏州速度”
“‘五一’假期营业额达到200万元,日均客流量有4万人次。这波‘流量’我们赶上了!”整理着今年以来各重要节点的经营数据,莱卡尔(太仓)烘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洋感慨道。精准把握商机的背后,是市场监管部门“加急服务”的支撑。今年“五一”前,莱卡尔公司的“烘焙城堡”项目需同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新增和生产许可变更,眼看节日消费旺季临近,为了帮助企业抢抓契机,太仓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协调专家资源,让“双证”审批提速了50%。
这样的“加速度”在全市各地不断出现:面对新开业商业综合体商户集中申办需求,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提前指导、提前审图、提前核查”服务模式,将现场核查等待时间压缩50%,许可前期准备时间平均减少5个工作日;针对面积5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餐饮,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中小型餐饮经营许可在线核查”系统,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只需根据核查要点,自行拍摄、上传其经营场所的装修和设施设备的照片或视频,就可等待审查结果,“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苏州肯德基公司,及时核发“餐饮服务连锁管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帮助企业依规取得告知承诺资格……
作为城市的味觉记忆,老字号一直是食品产业的宝贵财富。姑苏区聚集着“采芝斋”“黄天源”“稻香村”等多家老字号食品小作坊,这些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美食宝藏”,曾面临布局设计不完善、工艺流程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姑苏区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小作坊申报初期提前介入,对布局设计、工艺流程等进行集中指导规范,推进食品小作坊优化生产流程。如今,这些老字号的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风味,更在品质把控上增添了坚实保障。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采芝斋”等5家小作坊获评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万福兴”等6家小作坊获评市“名优”食品小作坊称号,“老字号”再次焕发“新活力”。
精准帮扶补齐短板
守护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相比大企业,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更容易发生问题隐患。如何帮助他们建立“从发现问题到整改完善”的闭环管理?答案是做好抽检不合格处置“后半篇文章”。
在张家港市,一套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首创的“触发+穿透式”帮扶机制,为企业精准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对相关主体开展多轮深度诊断,整合形成‘问题、任务、成因、整改、成效’五张清单,推动问题解决。”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这套机制,已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46项。小微食品企业不仅面临技术难题,更苦于市场渠道狭窄而限制发展。为帮助这些企业拓展“朋友圈”,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与盒马集团苏州公司签署政企协作备忘录,推动3家食品生产主体进入盒马供应商名录。
昆山市市场监管局则为产品质量不稳定、自检能力薄弱、风险隐患排查困难等有技术帮扶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诊断”和“你送我检”免费服务,目前已指导7家企业解决质量难题。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举办“政企面对面服务零距离”系列恳谈会,推进“千企万坊”帮扶行动,为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政企协同共建共享
“强支撑”助力产业发展跃升
“政企协作,共建共享,才能真正织密一张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促进食品产业整体提质升级的服务网。”苏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特殊食品监管处)负责人费非白如是说。在全市各地,一系列夯实质量基础、推动产业提升的特色举措成效凸显。
在昆山市张浦镇,一座由政府、企业、技术机构三方共建的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地建立,目前已有25家企业签约入驻,实验室预计在2026年初投用。与此同时,昆山市市场监管局规划设计的食尚张浦·丰厨园区市场监管赋能产业工作站,也让多元服务直达企业。
在赋能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为食品产业打牢坚实底座。常熟传统名优农产品鸭血糯曾面临品质不一、标识混乱等问题,为此,常熟市市场监管局主动牵头启动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通过标准明确原料、加工等全环节要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张家港保税区是国内散装食用植物油进口、生产、经营的重要集聚区,当地市场监管局于2022年率先出台《张家港保税区散装食用油脂运输要求(试行)》,填补了该领域监管空白;针对油罐车清洗行业长期不规范的现状,支持企业投建散油运输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指导企业起草《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管理团体标准》,推动整个行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标准筑基,品牌扬帆。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建立绿色食品等重点产品长三角三地互认机制,推动“桃源黄酒”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微康益生菌、库德士巧克力获评“苏州制造”,金利油脂、佳禾食品获评“江苏精品”,佳禾食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服务,助推新希望双喜乳业公司获评省绿色工厂、可米可酷公司入选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滚动支持项目。
擦亮品牌名片,创优发展环境,下一阶段,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坚决贯穿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高水平监管护航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全链赋能,让苏城的“烟火气”充满安全感、幸福感,也让食品产业焕发蓬勃的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