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里街道:城市更新融绿意 运河之畔谱新篇
2025-11-18 10:12:00
来源:宿迁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李文静

■ 见习记者 曹钰蓉

每天早晚在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散步已成为宿城区项里街道关口社区居民田新龙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以前这里是片荒树林,水池发臭,道路坑洼。现在停车位整齐划一,绿树成荫,每天早晚各遛一趟,心里特别舒坦!”11月13日上午,漫步在改造一新的步道上,田新龙高兴地说。

过去,关口社区南北两侧的绿地曾被车辆占用,变成“临时停车场”,不仅尘土飞扬、通行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当地居民怨声载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关口社区结合运河沿岸休闲需求与停车刚需,在社区北侧建设36个生态车位,在社区南侧新建47个标准车位。如今车辆可整齐停放在绿荫下,昔日杂乱场地蜕变为名副其实的“观河宜居园”。

项里街道的城市更新工程,不以单点改造为终点,而是以京杭大运河为脉络,编织出一张全域覆盖的“生态绿网”。黄河故道文化公园沿运河支流铺展,运河祈福园顺水岸延伸……一个个临水而建的绿色空间串珠成链,既守护运河生态,也圆了居民“河边散步、林下休憩”的生活愿景。绿色,已成为项里街道最动人的底色。

绿色发展,还要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以2005年建成的香榭里·明珠小区为例,该小区因建成年代久远,雨天积水、道路狭窄等问题日益突出。2022年7月,项里街道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全过程邀请居民监督,确保改造顺民心、合民意。

香榭里·明珠小区改造聚焦“绿色提质”,全面更新雨污管网,铺设沥青路,新建129个机动车位、18处非机动车棚。“小区环境美了、道路宽了、车位足了,住着太舒心了!”居民邓军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香榭里·明珠小区党支部书记郭亚楠介绍,除了基础设施更新之外,还完成了1.9万平方米外墙刷新,安装了96个高清摄像头,特别是海绵绿地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梅雨季积水问题。

近年来,项里街道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0个小区焕然一新,惠及3370余户家庭。曾经墙皮脱落、管网堵塞的“老破小”,如今披上了“新装”,宜居内涵显著提升。

城市更新既要守住“绿色底线”,也要擦亮“文化名片”。位于南关社区的黉学街的“蝶变”正是“绿”与“文”深度融合的典范。改造前,老街店面招牌破损、巷道昏暗,运河边的烟火气被淹没。项里街道以“一街一特色”为抓手,拆除150平方米违建,新铺200多米管道,加固2700平方米建筑立面,绘制900平方米特色彩绘,安装500平方米亮化灯带,统一82块仿古店面招牌。如今这里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整条街的店面招牌风格统一了,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店铺老板戴子茹笑着说。

“这一改,既留存了文脉,又优化了生态、激活了经济,真正实现了一举三得。”南关社区党委委员陈海花算了一笔“共赢账”,“借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契机,黉学街吸引168户商户扎根,月均客流超7万人次,带动消费约1亿元。”

“十四五”期间,项里街道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走出了一条内涵节约、绿色发展之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11个“一小区一文化”项目彰显特色,3处新建休闲空间串珠成链;公共空间持续“焕新”,宿迁南菜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版”改造完成,黉学街、虞姬巷等特色街区成为城市新地标;安全韧性持续增强,项王路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后形成“四横四纵”的交通路网,100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及高层小区阻车系统全覆盖。

以绿色为笔,城市更新的画卷永不停歇;以运河为脉,高质量发展的征程未来可期。项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包江淦表示,“十五五”期间,项里街道将围绕“五个聚焦”,立足“三片三区”发展布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一方面,更加重视现代化产业建设,推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型生活服务+个性化市场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立足项王故里景区、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深度挖掘生态与文化价值,塑造特色品牌。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城市建设,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打造纵向布局、垂直集聚的商务服务业高端楼宇,稳步实施果园片区城市更新工程,为辖区居民建设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现代化项里街道。

傍晚时分,运河畔微风习习,项里街道的灯光次第亮起,运河畔的步道上满是悠闲散步的居民。运河水碧、岸边树壮、日子香甜,这正是“绿色发展沿河行”的真实写照,更是项里街道以生态为笔、以文化为墨,在运河之畔绘就的幸福民生画卷。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