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创新打造工贸安全监管模式 把安全生产课堂搬进车间里
2025-07-21 07:4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卢晓琳

7月2日,位于南通市海门区的江苏智能特种阀门有限公司金属熔融车间内,安全监管人员和安全专家正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解剖麻雀”式检查和指导服务。

“你们后安装的冷却水温度、进出水流量监测报警装置中没有监测到每个感应线圈冷却水回路,后续需要整改完善。”海门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葛小军对企业负责人说。公司总经理杜学军当即表示马上落实,一周内完成整改。

下午,安全监管人员和安全专家将检查情况整理成包含隐患描述、精确到条款项的违法依据、附参考图例的整改标准以及法律后果等模块的PPT文档。随后,“车间课堂”活动在该公司会议室开展,被检查企业及周边9家同类型金属熔融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安全专家借助PPT演示,详细讲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隐患。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到车间,我们开展现场问题剖析。”南通市应急管理局基础处处长东鑫说。车间内,安全监管人员在问题隐患处贴上的黄色便签纸非常醒目。

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安全总监钱勇在中频炉前一边听着专家讲解,一边用手机拍照,“很有启发,我回去后要按照专家讲的这几个点,把中频炉区域相关问题捋一遍。”

从车间回到会议室,9张南通市金属熔融企业“车间课堂”测试卷摆在9家企业负责人面前,题目都是根据前期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结合《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法律规范,精心设计而成。

南通市共有工贸企业2.6万余家,涉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可谓点多、面广、量大。去年11月起,南通市应急管理局在工贸行业推行“监管人员+行业专家+同类型企业负责人”检查指导模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就地组织同类型企业开展教学指导。将培训场地从会议室迁移至生产车间,小班化授课单场培训企业数压缩至15家以内,现场互动及测试提升企业参与度……今年以来,南通全市累计开展“车间课堂”活动450余次,3957家企业参与该活动,推动同类型企业自查自纠32653条问题隐患,企业隐患重复发生率下降37%,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提升28%。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