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管”变“服”,南京市多个片区创新背街小巷治理办法
2025-11-24 09:27: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怀艳

科巷“网红”餐厅多哩小馆最近需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证件变更,店主正挠头想着去哪些部门办理手续时,隔壁餐饮店的同行告诉他,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去巷子口的科巷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即可“一站式”办理上述所有证件。“不出巷各类证件都能办!”店主大呼便捷。

背街小巷,紧贴百姓生活,最能体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南京多地基层城管创新开展不同形式的“一站式”背街小巷治理新办法,让背街小巷既有烟火气又有文明味。

停车难、交通堵,背街小巷“治理难”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不起眼,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朝天宫街道止马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宋影介绍,背街小巷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一直不少。辖区堂子街是南京知名二手电动车“一条街”,集聚了近百家二手电动车商铺,为了抢生意,很多店铺把电动车停放在店门前、人行道甚至是部分机动车道上,造成附近居民进出困难。

秦淮城管朝天宫街道中队队长汪永成则告诉记者,背街小巷的市容市貌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比如新街口商圈的背街小巷张府园全长不足300米,沿街有学校、居民小区等,还有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菜市场,菜市场冰鲜海产品上下货时常常会渗漏冰块水,夏天有异味,人们走到这都会掩鼻而走,冬天会结冰,容易让人摔跤。

城管联合交警、社区,摸索“一站式”治理

面对治理难题,基层城管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探索“一站式”城市治理新方式。

记者在堂子街现场采访看到,街巷旁竖起了“城管服务热线”标识牌。标识牌上有中队城管队员的手机号码,告诉群众可随时拨打电话,反映城市治理、市容市貌、交通通行等各类问题。

针对堂子街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该中队立即联合止马营社区居委会,挨家挨户上门,和商户商议规范停车的办法。经过深入了解和协商,中队在社区、交警等部门支持下,经各商户同意,在各家店门前根据地形地势划定“黄白绿三色区域”,绿色区域给商户停放电动车,白色区域给市民停放,黄色区域为关键通道,必须确保通畅,车辆禁停。

此举兼顾经营需求与市容秩序,得到商户的积极配合,堂子街一下通畅了:近日,晚高峰即将开始时,记者在堂子街看到,没有一辆机动车违停在路边,更没有电动车横七竖八地停放,电动车都整整齐齐地停放在划线区域,车辆、行人通行安全有序。“堂子街乱停乱放的问题,仅靠城管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治理过程中我们把社区和交警力量也拉进来,让部门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腿,‘一站式’解决这个问题。”汪永成对记者说。

针对张府园菜场渗水问题,秦淮城管朝天宫街道中队接到百姓诉求后,一周内就解决了问题。他们首先要求市场调取监控核查事实,在确认是市场个别摊贩上下货时不小心洒落冰块水后,立即督促市场对他们进行约束,后面搬运时要轻拿轻放或加一块薄膜保护。随后,中队多次组织突击检查,确保整改到位。“现在好了,经过菜市场门口我们再也不用捂住鼻子或担心跌倒了。”附近居民纷纷为属地城管部门点赞。

办好百姓诉求,“一站式”平台获群众点赞

科巷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今年8月才成立,为了让老百姓少跑腿,中心可帮助沿街100多家商铺及菜市场内百余家摊点“不出巷”办理营业执照等证件,还能帮助其办理卫生、消防等事项。而位于雨花台区振兴路上、临近雄风农贸市场旁的城市治理志愿服务板桥站,也可为过往车辆、行人提供交通引导、道路指引等各类服务。

前不久,雨花台区城市治理志愿服务板桥站刚帮助了一位迷路的七旬老奶奶。老人一早出门买菜,在雄风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后忘了回家的路,急得团团转。她看到设在路边的城市治理志愿服务站,便上前求助,城管队员立即将老人安全护送到家。“感谢城管队员护送到家。”老人的家里人连连表示感谢。

南京的网红小吃店李记清真馆店主李永建曾通过城管服务热线反映打钉巷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属地城管很快派来城管队员疏导交通,并且形成常态化机制,让他感动不已。“以前,我觉得城管是来‘管’我们的,现在,我觉得他们是来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李永建满意地说。

2020年以来,南京累计完成100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其精细化治理成效在日前举行的“10+N”城市管理局长联席会议上,获得多个城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的赞扬。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