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何以打造全国足球发展“城市名片”?
2025-11-21 09:35: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十三中台城校区和二十九中在半决赛第一轮战成1比1,太精彩了!”11月18日,2025南京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比赛进入半决赛阶段。

“今晚约球吗?”同一天,足球爱好者李骏毅向好友发出邀请,相约晚间的西城·夜未央灯光球场。

“南京即将有容纳5万人的专业足球场了,更加沉浸式的观赛氛围,太令人期待了!”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改造消息传出,不少球迷激动不已。

……

2023年1月,南京成功入选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两年多来,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名城,锚定“让足球成为城市名片”的核心目标,以政策为纲、青训为基、场地为翼、氛围为魂,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足球发展体系,在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领域多点开花,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与扎实的成效,书写着属于南京的足球答卷。

政策领航:顶层设计铺就发展快车道

“‘苏超’结束后,南京还有不少球赛看,大街小巷里足球氛围特别浓!”南京球迷王辉说。

如何绘就“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蓝图?南京付诸实践——将足球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去年,我市出台《南京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7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方案(2024—2029年)》等文件,对南京足球改革发展工作和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提出阶段性目标,通过建立工作专班等举措,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体系,深入探索足球改革发展的南京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京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南京市足球运动学校校长戎爱群介绍,目前,南京形成了每年3000万元配套经费投入机制,12个板块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区级足协,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

在政策扶持下,南京足球发展取得阶段性进步。如今,南京不仅是“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更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在足球领域唯一“三挂牌”的城市。截至目前,在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比赛中,南京已夺得5个组别冠军、2个组别季军。

青训筑基:体教融合培育未来之星

“足球在我们学校很普及,今天我们的队员主场作战,一定要来为他们鼓鼓劲。”11月15日下午,2025南京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小组赛激战正酣。课间休息时间,不少金陵中学的学生来到场边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其中折射出的,是这所学校“人人爱足球”的体育氛围。

本着“不脱离学校、社会、家庭”的青训原则,南京通过签订四方协议,推动创新体教融合模式。《南京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5年底,我市足球特色学校30%以上的班级有球队参加校内联赛,4个以上区完成青训中心布局和“631”一条龙升学体系建设(每区至少布局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畅通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组织城市U10—U15男、女足各级梯队稳定参加重点城市赛事。

“参加完‘市长杯’,我还想代表学校参加‘省长杯’,今后加入南京队,为家乡争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足球队队员李梓皓说。作为全省唯一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城市,“青训”是南京足球发展的关键,以“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三级联赛为核心,目前全市参赛运动员近万人,一批批优秀苗子先后入选国家各级青少年足球队。2025“苏超”南京队中,“00后”小将陈运涵、宋子文豪、李家伟等人,都曾是国家各级青少年足球队中的一员。

如何留住品学兼优的人才?在足球小将的升学道路中,健全的保障政策让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变得畅通。目前,南京共建成4家市级青训中心、12家区级青训中心,15所高中面向全市招收足球特长生。南京正探索职业学校转型新型足球学校,与高校达成“5+2”升学直通;普通高中与体育院校本科教育“3+4”贯通培养。更有雨花台中学与南京大学、南京城市足球俱乐部构建“体教融合+职业俱乐部”培养模式。

好“苗子”还需优秀的引路人。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南京全市注册教练员2220人、裁判员3146人,青训中心教练全部由D级及以上教练员担任,市队A级教练员占比达50%。市足球运动学校和南京体育学院、河海大学足球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推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场地赋能:硬件升级筑牢发展根基

“下班了就去楼下踢球,晚上有灯光也很亮堂!”11月18日晚,在新城科技园工作的李骏毅与同事相约前往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今年新开放的星光足球场。因为年轻人多,又挨着设施先进的足球场,园区很多公司都组织了自己的球队。

球场举步可达,市民的踢球热情更加高涨。依照南京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目标,到2025年底,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2块以上,要科学规划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提高足球场地开放利用效率。

今年7月,江心洲E3PARK体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原本的闲置空地摇身一变,成为附近小区居民的新聚集地。江心洲居民王一洲每天都带着儿子来公园,“我在球场和朋友约球,孩子就在旁边游乐场自己结交小伙伴,在这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子’。”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体育部门通过奖补等方式推进全市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01片,6个区完成社区足球示范区创建,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足球场地1323片,提前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2块以上的建设目标。

从长远看,到2027年底,南京要建1座专业足球场。在南京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进程中,专业足球场地的迭代升级,也成为彰显城市足球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计划启动改造,建成后,将成为可容纳5万人的专业足球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

回望2025“苏超”,南京赛区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创下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众上座62329人的最高纪录。从承载记忆的五台山体育中心体育场,到功能完备的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再到即将蝶变的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南京专业足球场地资源持续优化,为城市足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社会氛围:全民参与点燃城市激情

在南京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蓝图中,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加强城市竞赛体系设计,推动社会足球蓬勃发展,是重要发力点。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市区两级足球赛事活动社会活跃人口达到10万余人,活跃度达到1.1%,累计注册社会足球俱乐部近200家。

除了热火朝天的“苏超”,南京各区、街道、企事业单位自己的“超级联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六合、江宁等区举办乡村足球嘉年华,参与人次突破5万。多元赛事织密群众参与网络,足球运动已经融入南京市民的生活。

11月,2025年江苏名校足球对抗赛的终极对决在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之间拉开帷幕,青春与友谊在校园的球场上碰撞;9月,来自各地48所高校的南京校友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起2025年中国高校南京校友教工足球联赛,射门时的呐喊不输职业赛场;8月,在2025年南京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上,远道而来的贵州榕江“村超”两汪村足球队与南京建邺天晟球队展开对决……

何以证明南京的足球普及度?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足球竞赛注册系统覆盖4.5万人,本年度服务赛事33项、比赛1096场。通过组织“微社区”足球俱乐部,鼓励业余足球队参加中冠联赛和中国足协杯赛,组织南京“足协杯”“社区杯”足球赛、“村超”等,南京目前已逐步建立市、区两级社会足球赛事体系。近日,“南京城市杯”南京市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联赛吸引了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22所高校参加,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稳步提升,全市大学生足球氛围逐渐形成。

“我们经常开展‘冠军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培育南京足球精神。”南京市队15—16男足主教练戈伟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94所,全部配备E级及以上教练员,足球已经成为南京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政策的顶层设计到青训的默默耕耘,从场地的逐步完善到氛围的日益浓厚,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正在南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整座城市拥抱足球,这张城市名片必将更加闪亮。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