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安琪)9月29日上午,江苏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三场——“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超5.4万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都市圈前列。
作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全国众多都市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圈”。近年来,南京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放大南京都市圈作为国家首个获批跨省都市圈的示范效应,在推进产业协同配套、促进公共服务便利、构建通勤畅达高效等方面,积极开展创新实践。
据介绍,在产业协同配套方面,南京积极推进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计划,利用自身优势扩大科技创新辐射范围,周边城市在宁设立“科创飞地”28家,“圈”内的城、产、人与科技正从“有边界”向“无边界”转变。
同时,借助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宁工品推”等平台,推动科创产业链协同配套和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入。研发在南京的岚江科技入驻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近期已完成A轮融资;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落户扬州化工园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与芜湖开展合作,培育了近6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在南京,生产在都市圈”的模式在“圈”内日渐成熟。
在公共服务便利方面,南京都市圈实现200项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从都市圈向长三角范围拓展。值得关注的是,包含100余家优质医院在内的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实现成员城市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南京异地就医结算近900万人次。
同时,“南京都市圈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升级为“长三角招聘专区”,求职者可实现跨区域就业。苏皖交界处,有两对同名的近邻,马鞍山丹阳镇和南京江宁丹阳社区、马鞍山乌江镇和南京浦口乌江社区,他们都在交界处联合设立了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实现人员合署办公、业务协同办理、数据互联互通,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在构建通勤畅达高效方面,截至目前,南京都市圈铁路设区市节点通达率100%,公路总里程超10万公里,1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居住在都市圈城市,坐高铁来南京上班,成为很多跨省(市)上班族的最优选择。
网红线路宁句城际,让镇江句容到南京新街口的通勤时间缩短至55分钟,同时带火了地铁助农直播间、“宁句优选”好物节等品牌IP。滁州南谯区“盆盆鲜”蔬菜种植基地,清晨采摘的新鲜蔬菜1小时内便可送达南京的菜场和餐馆。用便利交通串起的“双城故事”正在都市圈城市间上演。今年宁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还将建成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主体工程,届时,通达性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