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专家在家门口坐诊,手机上轻点就能查癌症风险,深夜也能在线续方拿药……2025年,无锡百姓的就医体验中,“方便”“省心”成了高频词。从“百项健康微实事”精准破解就医难题,到三年防癌攻坚织密“防筛诊治康”守护网,再到25家互联网医院升级“掌上服务”,叠加“太湖人才计划”引进的顶尖医疗团队,锡城正把健康福祉稳稳送到市民身边。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无锡推动“在家门口享优质医疗”从愿景照进现实,背后是卫生健康系统一项项透着温度的民生举措;从筛查数据到服务人次,一组组亮眼成果,更清晰书写出“健康惠民”的扎实答卷。
健康守护惠民:织密守护网,升级“掌上医疗”
“从指尖评估到精准诊疗,全程省心又高效。”今年4月,66岁的肖阿姨通过“灵锡App”完成癌症风险评估,被提示为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肠镜检查,再经绿色通道转诊至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如今恢复良好。这背后,是无锡持续三年的“防癌攻坚战”成效。
截至2024年底,无锡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例较2020年提升7.53个百分点,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55个百分点,癌症年龄标化死亡率降至80.80/10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江苏省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的城市,无锡构建起覆盖48家初筛机构、49家精查机构、12家早诊早治定点医院的服务网络,还编制《无锡市居民六大高发肿瘤规范化诊疗白皮书》,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防控效率,高危人群“五癌”检出率远超普通人群,为癌症早干预赢得关键时间。
互联网医院的不断升级,让“掌上医疗”触手可及。截至2025年9月,无锡25家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超50万人次,构建起“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在线复诊—处方开具—药品配送”全流程服务体系,14家接入医保支付,8家市属医院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全覆盖。各医院特色服务亮点纷呈:市中医医院组建118人线上中医团队,累计开具中药处方7000余张,还计划搭建“中医药健康商城”;市妇幼保健院拓展9项网约护理服务,精准解决孕产妇与新生儿护理需求;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电子处方流转”试点单位,聚焦20种慢性病续方需求,累计接诊超5000人次,更开通夜门诊方便患者,让“云端守护”惠及更多市民。
人才赋能医疗:引顶尖团队,建高水平队伍
为进一步把健康惠民落到实处,无锡深入实施以“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为核心的“三名”战略。作为“三名”战略的重要实践,无锡通过“太湖人才计划”联动国内顶尖医疗资源,让更高水平的诊疗技术服务锡城百姓。
“在无锡就享受到上海顶尖手术,省了奔波和开支。”59岁的周先生(化名)说。此前,周先生被诊断为左上肺鳞癌,多家医院均建议进行全肺切除手术。得知依托“太湖人才计划”引进的上海市肺科医院王海峰主任医师每周六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坐诊,他立即预约了专家号。王海峰仔细研究影像资料后,判断可通过手术保住左肺下叶,随后亲自主刀完成手术,术后第2天周先生便能下床活动。
周先生的康复,源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姜格宁教授团队的深度合作——2021年8月,双方携手入选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医学专家团队,建立专家工作室开展长期协作,上海专家定期来锡坐诊、指导手术,不仅带来单孔胸腔镜等先进技术,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医疗技术。“我们不仅引进技术,更注重培养本地人才队伍。”江大附院胸心外科主任翁鸢表示,医院正构建完善的胸外科诊疗体系,通过“传、帮、带”模式促进人才成长,让先进医疗技术融入本地医疗服务体系。
这样的人才赋能效应,正逐步覆盖无锡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太湖人才计划”医学专家团队42个,全职引进学科带头人17名,引进培养医学博士人才454名,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超85%。未来,无锡还将聚焦心血管内科、肿瘤学、呼吸内科、儿科、精神科、中医学、感染性疾病等重点领域,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才红利切实转化为百姓的健康福祉。
医工结合创新:驱动生命健康新质生产力
创新产品入院惠民、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产医研融合”成果持续迸发的底层支撑力,来源于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所积聚的硬核实力。一组数字可见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截至2024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2462家,营收总计2074亿元,近三年平均增幅达13%。仅去年一年,无锡就有2个一类新药上市、31个一类新药项目获批进入临床阶段,623个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是医工结合的稳健脚步。最近一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医工对接活动上,我市企业近期获批的新型微创手术器械产品集体亮相,涵盖多个外科疾病治疗领域。海斯凯尔、艾视益医疗、海鹰医疗等10家企业现场专题推介创新产品,与来自市人民医院、市二院、江大附院的专家面对面交流临床需求及院企合作前景。
“从去年起,每季度举行的医工对接活动已经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助力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有关职能部门将全链条开展服务要素保障,加快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构建覆盖“创新研发—临床试验—产业化—市场应用”的政策闭环,健全创新产品从遴选到入院使用再到“双通道”管理等上市推广机制。
医工对接大步迈进,一个个“产医研融合”项目随之而生。今年4月,市中医医院梁溪分部及无锡市康复医院与远也科技签约启动战略合作,共建智能应用和可穿戴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及无锡应用示范展示基地,共同打造智能康复医疗的新型应用场景,加速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向临床病房转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与清耳话声签约开启科研合作,院方向企业采购耳鸣康复治疗仪用于长期耳鸣患者的检测和治疗。在治疗仪投入应用临床的同时,清耳话声的研发团队驻扎医院,收集检测和治疗数据用于优化现有产品。
泰格医药携手市人民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知原药业与市二院合作进行克立硼罗生物等效试验,诺宇医药牵手江大附院开启战略合作……随着我市医工合作名单不断“拉长”,一条覆盖“实验室研究—产品研发—临床应用—市场反馈”的完整闭环日渐成型,用一次次精准对接,带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奔赴创新未来。
(杨洁丹、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