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半年全市新改建41片球类场地
2025-08-03 07:46:00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字号:  】【打印

“以前想打球就得‘出岛’,路上来回两小时;现在下楼拐个弯,新球场随时能组队!”家住江心洲的篮球爱好者李辛,最近总在朋友圈晒出傍晚在E3PARK体育公园打球的视频——这片7月初刚投用的健身公园,成了周边居民的新聚集地。

2025年上半年,南京用一组扎实的数据回应了市民“健身去哪儿”的期盼:作为本年度民生实事任务,截至6月底,全市已新改建41片球类场地,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一个个“见缝插针”建起的健身场地,正让更多市民体验到“家门口”的幸福。

生态里嵌体育公园,江心洲的“运动+氧吧”

7月27日傍晚,E3PARK体育公园刚开放迎客一月不到,就成了网红打卡地。沿着彩虹健身步道走进公园,左手边依次路过室外网球场、街头篮球场,尽头还有2片足球场;右手边则分布着儿童游乐场、沙坑以及儿童泵道,供孩子们骑平衡车玩耍。伴着落日余晖,孩子们在泵道上喜笑颜开,家长们则在另一边的篮球场上奋力争抢。

“这片场地以前是闲置的空地,现在不仅能运动,还能看景。”自从7月1日E3PARK体育公园开放以来,家住附近小区的王一洲每天都会带着儿子来公园,“我在球场和朋友约球,孩子就在旁边游乐场自己结交小伙伴,在这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子’。”

近年来,随着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开发提速与人口导入加速,居民对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与体育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个全龄友好型体育公园,为居民提供了多功能复合型的户外运动载体。5片室内标准网球场、6片室外标准灯光网球场;6片室外标准灯光篮球场及3片街头篮球场;1片7人制灯光足球场、1片11人制灯光足球场;彩虹健身步道……年轻人在球场上以球会友,老年人在步道上边锻炼边唠家常,孩子们则在儿童区嬉戏。

引入智慧公园管理系统,实现场地在线预约、人流监测、设施报修、能耗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未来,E3PARK还将是一个更加智慧化的体育公园。”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区遇上“健身圈”,老城区的“空间魔法”

“球场晚上还有灯光照明,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很友好。”7月28日晚,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居民张轶,正和邻居在社区新建成的户外羽毛球场上进行一场“混合双打”。这片场地全部采用防滑耐磨涂料,还贴心地配备休息长椅和照明设备,让晚间有健身需求的居民也能够得到满足。

不仅有2片户外羽毛球场,社区正在试运行阶段的室内健身房、舞蹈室等多元化运动空间,将为附近居民提供便捷、专业的健身服务,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助力构建“10分钟健身圈”。

据了解,为让更多居民享受运动福利,健身房和舞蹈室向全体居民免费开放体验,并联合专业教练团队开设公益课程,每周二至周四上午提供免费运动指导,周六上午开设舞蹈课程,后续还将推出家庭年卡、学生优惠卡等多样化服务。

近年来,为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以及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我市结合城市更新,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积极推进适老、适幼、适残等各类人群场地设施建设供给;通过统筹规划,加强对灯光球场、百姓健身房的日常管理,借助场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场地利用率。目前,我市健身场所“有没有”的问题正逐步破解,健身设施“好不好”问题正加快改善。

半年41片场地,“见缝插针”建设见实效

玄武湖畔、情侣园旁,既能远眺紫金山,也可遥望紫峰大厦,独特的位置让今年初新落成的青奥·博爱之都篮球公园,在众多南京地标的簇拥中独特而闪耀。

“这个篮球公园一半是一片标准篮球场,另一半则是集装箱微型街区,潮流元素与运动氛围激烈碰撞,将为市民带来运动新场景和消费新体验。”南京体育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2024年底,全市体育场地达30272个,面积4137.62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6707个,面积300.56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23565个,面积3837.06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2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南京全民健身场地更是跑出“扩容加速度”。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市体育局“见缝插针”的创新实践:利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闲置土地等城市“金角银边”,将体育设施巧妙“织”入市民日常生活半径。41片新建场地的绽放,不仅是民生承诺的如期兑现,更让“推窗见绿,出门健身”的理想渐成日常图景。

展望下半年,南京民生实事的体育篇章将持续着墨于城市“边角料”——更多桥下、街旁闲置地块将被唤醒,转化为灵活实用的健身新空间。市体育部门将继续推进剩余19片球类场地建设,重点在老旧小区、新兴社区布局嵌入式场地,同步完成灯光照明、智能锁控等设施升级。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所有新建场地接入电子地图,提升市民使用便捷度。

作者:程锦欣  编辑: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