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创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5-08-03 08:11: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  】【打印

近年来,镇江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会治理从分散管理向资源整合、单一调处向多元共治、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2022年率先整合政务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能,到2024年实现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平台全覆盖,再到2025年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数据赋能强基础、机制创新提质效、多元共治增活力”的市域善治“镇江模式”,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

资源整合: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走进句容市综治中心,500余平方米的群众接待服务大厅内,“矛盾调解”“诉讼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区标识清晰,工作人员正有序引导群众分流办理业务。村民老张因家门口公用池塘填埋后未平整影响通行,来到“矛盾调解”服务窗口求助。不到半小时,中心便协调了土地管理部门、村委会及专业调解员,现场制定整改方案,并纳入网格员后续巡查范围,确保落实到位。

这样的高效运转,得益于句容市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该中心采取“2厅6区11+N室”功能布局,设置一站式接待大厅、联动指挥大厅,并配备多元调处区、领导接访室、远程公证室、心理咨询室等专业空间。在力量整合上,28家单位、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集中入驻,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攥指成拳”的转变。

今年以来,镇江采取“多中心合一”物理整合、“多元化供给”空间聚合、“多部门联动”系统融合的“三维推进”模式,以句容作为试点,带动各市、区全面跟进,推动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整体性入驻。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8个县级综治中心全面挂牌并实战化运行,平均整合部门超17家,县镇中心累计进驻调解组织113家、调解员223名、律师工作室8家、行政争议调处中心15家,实现化解矛盾纠纷3.5万余起、成功率99.64%的治理成效。

机制创新:构建“多部门联动”治理体系

扬中市新坝镇新坝社区居民袁某与邻居因界址矛盾发生纠纷,110处警后第一时间将此矛盾纠纷推送至新坝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平台召集综治、司法、村委会等力量,会同派出所驻村民警,紧盯双方矛盾纠纷焦点,通过说道理、讲法律等方式开展思想疏导工作,对地界进行重新划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这一案例的背后,是镇江推动“110+综治中心”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过去,非警务警情常因部门职责不清导致处置滞后,如今,非警务警情可自动导入综治中心,由专业调解员、网格员、司法力量协同处置,镇江110非警务警情调处成功率达99.34%。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破除部门间的壁垒,构建“一站式”联动机制,从而保障群众的诉求能够“件件得到落实、事事皆有回应”。今年以来,各市、区综治中心陆续制定相关制度、工作指引以及业务流程图,构建“综合协调、分析研判、交办督办、评价回访”等工作机制,形成了“12345+调解”“110+调解”“仲裁+调解”等创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救火式”应对向“防火式”预防转变。

数据赋能:构建“智慧中枢”提升治理效能

“我们将涉及矛盾纠纷类的二次不满意工单数据及时推送给综治平台,由综治中心进行线下协同处置,重复投诉明显减少。”12345热线研判岗负责人王芳介绍,这种做法有效解决了以往不满意工单只能简单结案、群众诉求得不到实质性回应的治理痛点。

“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让技术回归工具本质,而‘人’才是治理升级的最大变量。”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市域指挥中心主任郑兆巍说。在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生动诠释——通过市域指挥平台汇聚1.74亿条数据,打通“苏解纷”“微解纷”“阳光信访”及重点行业部门数据,构建21类601项城市体征指标,在城市生命线监测、“吹哨报到”等重点领域实现应用,但最终治理效能的提升仍取决于“人”的创造性运用,靠的是对群众心结的把握。

当12345热线的二次不满意工单推送至综治平台后,调解员结合线下走访研判诉求本质,使重复投诉率显著下降;网格员依托“线上+线下”立体采集网,将系统预警转化为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

从“多中心分散”到“一平台统管”,从“数据跑路”到“人心相通”,镇江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践生动证明:真正的治理现代化,是让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在最后一公里相向而行。这种“键盘+脚板”“数据+温度”的“镇江方案”,正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鲜活的注脚。

作者:张驰川 通讯员 严盼  编辑: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