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愿 倪敏
“五一”假期,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依然繁忙,医生和护士步履匆匆来回奔走。
“你稍等一下,我这有一个昨晚从外地刚转来的小婴儿。”5月3日一大早,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世伟跟身边医生交代情况后,攥着听诊器快步走向重症监护室。
就在2日夜间,盐城市妇幼保健院紧急请求远程会诊,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因心衰、呼吸衰竭命悬一线。接到会诊电话的杨世伟,联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同事紧急远程会诊,指导治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直到孩子微弱的心跳逐渐平稳,病情稍稳定后连夜转院,他才稍稍松一口气。3日凌晨,孩子被转运到南京市儿童医院,杨世伟紧急召开心内科会议,和重症监护室的同事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孩子的状况逐渐好转。
从重症区走出,杨世伟的脚步并未停歇,他紧接着到病区查房。病房里,3岁的慧慧正挂着泪珠蜷缩在病床上。杨世伟蹲下身,将小猪佩奇玩偶贴在听诊器上:“今天咱们和小猪佩奇一起‘打电话’好不好?”渐渐地,慧慧的啼哭化作“咯咯”的笑声。
作为科室的“主刀手”,从医20余年,杨世伟的日程表里鲜有“假期”二字,“全年无休”是他对医生职业生涯的注解。
5月1日当天,他便来到门诊值班,从早上一直看诊到晚上6点多,患儿挤满了诊室,听诊器下的心跳声串联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与焦灼,从南京辐射至安徽、山东——许多家长跨越数百公里,只为将孩子交到他的手中。
去年“五一”“十一”假期,他先后为两名急诊患儿实施紧急手术;今年假期忙碌不停,假期后七八台预约手术已排满日程。杨世伟始终记着多年前选择儿科时导师的告诫,“孩子的病情变化比流星还快,医生就是要当好他们的‘守护人’。”
患儿年龄小,诊疗风险高,杨世伟用“急、难、险”概括心内科日常遇到的情况。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该科室的特长,科室目前已经完成7000多例介入手术,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科室还常规开展儿童心脏电生理起搏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川崎病冠脉病变造影评估,以及肾动脉狭窄、异常侧支血管、动脉瘤、肺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这两年,杨世伟还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2024年年底,南京一中学生在校期间突发心跳骤停,经体育老师紧急除颤后被送到南京儿童医院抢救,后确诊为长QT间期综合征,“我们给他植入了最新型的皮下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最大程度保留了孩子的正常学习、运动和生活功能。”杨世伟称。
此外,杨世伟和团队还一直在和罕见病“打仗”。“由于罕见,大家对其都不太了解。每解开一个基因密码,就可能改写一个家庭的命运。南京儿童医院是江苏省内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我们有责任在罕见病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利用基因测序,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了很多合并心肌病的罕见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庞贝病、线粒体心肌病等。未来,他们要让更多罕见病患儿得到救治,为他们撑起成长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