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为在乡抗战老兵录制口述历史影像
2025-09-03 08:48: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记 者 蔡雨萌

通讯员 刘红灯 张传杰

本报讯 7月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实施“不朽的名字——抗战老兵”专题拍摄活动,为全市范围内健在的32名在乡抗战老兵录制口述历史影像,以光影形式留住即将消逝的珍贵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前,我市32名健在的在乡抗战老兵平均年龄近百岁,有两名抗战老兵已达104岁高龄,很多人身体虚弱,甚至难以清楚表达,但他们身上承载的那段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值得永远铭记。这次专题拍摄活动聚焦全市所有在乡抗战老兵,旨在生动展现抗战老兵们的英勇事迹,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并通过他们的深情追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拍摄前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梳理在乡抗战老兵情况,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逐一上门走访看望,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同时,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组建专业团队,为高质量拍摄提供技术保障。

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拍摄团队进社区、到乡村,辗转1000多公里,跑遍全市每一个县区,与每一位抗战老兵或其家人深情对话,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真实记录他们的战斗故事,用镜头捕捉一个个自然生动的画面,定格抗战老兵们饱经风霜而又坚毅慈祥的面容。

面对镜头,抗战老兵们仿佛又回到了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他们有的为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送过情报,有的参与了车桥战役,有的在洪泽湖水荡中持枪驾船与日军周旋……“滴滴答,滴滴答,一吹冲锋号,战士就往前冲!”曾经作为司号员的老兵吴一成,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战友们听到冲锋号时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壮烈场景。已近百岁的老兵万洪廷谈起当年参军打鬼子,声音依旧掷地有声:“上前线就是要随时准备牺牲,没有勇气怎么打胜仗!”

拍摄过程中,抗战老兵们穿上老军装,用颤抖的双手拿出珍藏的勋章,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冲锋陷阵的少年。许多抗战老兵将几十年未曾向他人甚至自己的子女都未提及的战斗细节,在镜头前娓娓道来:夜袭炮楼、地道埋伏、芦苇荡里的游击战、战友牺牲前最后的呐喊……

英雄的名字,永远铭记;英雄的精神,永放光芒。为抗战老兵摄影留影,制作视频,得到了市老区建设和乡村发展协会的大力支持。八一建军节前后,市慈善总会对在乡抗战老兵走访慰问,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接下来,这个凝聚着血与火、信仰与深情的采访,还将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与公众见面,走进学校播放,纳入档案馆珍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抗战老兵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功臣,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敬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冬梅表示,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用心、用情、用力,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好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雄、关爱老兵的浓厚氛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