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通 讯 员 潘 伟 孙 友
本报讯 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0.3%、10.4%,生动展现主导产业的强劲活力。这背后是淮安聚焦“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三大产业,秉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的积极实践。
一季度,淮安文旅市场异常火爆,文旅产业成为服务业增长的“强引擎”。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淮安打出政策“组合拳”,“嗨游淮安”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消费满减、联票优惠等惠民政策,发放超千万元消费券,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在项目建设方面,淮安市博物馆、周恩来故里等4个项目申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上报数量全省第一;淮安涟漪·流韵千年文旅综合体项目入列2025年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名录,为文旅产业筑牢根基。宣传推广上,淮安借助全媒矩阵强势破圈,“一城两园 嗨游淮安”冬春宣传活动邀请旅游达人采风,累计发布图文视频100余条,全网浏览量超2000万人次。景区景点积极推出“夜演、夜宿、夜游、夜购、夜娱”夜间休闲消费产品,激活“月光经济”。
一季度,淮安现代物流成绩斐然。铁路货运发送量72.3万吨,同比增长87.9%;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013万吨,同比增长11.3%;集装箱吞吐量12.79万标箱,同比增长9.1%,其中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增长97.21%,外贸箱量增长60.6%;航空货邮吞吐量2000吨,同比增长41.7%。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12亿件,同比增长28.93%;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34亿元,同比增长15.94%。《淮安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实施,推动淮安港—淮阴东港一体化运营,全市稳定运行12条公铁水联运线路,培育4条省级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智慧港口建设加速,黄码港智慧港城、淮安港三期自动化码头等项目有序推进,组织江淮通、润兴集装箱等企业申报省重点培育企业。
一季度,淮安现代商贸领域亮点频出。《淮安市促消费扩内需行动方案》的出台,激发了消费活力。“幸福满淮·安心消费”系列活动贯穿元旦春节,“幸福666”消费季撬动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等大宗消费,参与门店不断增加。发放汽车消费补贴“礼包”超亿元,汽车报废更新与置换补贴申请达6259份,拉动消费超8亿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降低商户门槛,参与门店增至1035家。此外,淮安25家企业亮相华交会,数量苏北第二,意向成交额近2000万美元;特色美食亮相商务部“中华美食荟”,提升了淮安美食的知名度。
项目是发展的关键。一季度,全市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2.5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33.51%,超序时8.51个百分点。累计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分别为16个、11个、16个,其中不乏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厚德载物智慧物流园主体基本完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安)算力中心完成综合楼主体验收,同程旅游度假(中国)电销总部已投入运营。市发改委建立有效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构建起良好的项目发展格局。
数据是发展的“晴雨表”。当前,淮安围绕服务业运行监测、企业培育等六个方面精准发力。从“开门红”迈向“全年红”,淮安正凭借服务业的强大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