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产业从“双强行动”中寻求新动力
2025-05-28 08:59: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胡明慧

5月28日—29日,由省委统战部、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工商联、省科协主办,徐州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工商联、市科协,铜山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强链扩群 强基向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徐州铜山工程机械与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专场活动(以下简称“双强行动”徐州铜山专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受邀参加活动的江苏国创新能源商用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为参加“亲清直通车·政企业面对面”暨服务工程机械与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准备了一份来自产业一线的诉求清单。

与江苏国创一起,20家铜山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产业企业共同参加活动,他们带着诉求来,携手探索“强链扩群 强基向新”高质量发展的“铜山方案”,蓄势铜山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产业的“强”崛起。

带着诉求来

“我们最迫切的诉求就是高端人才的引进,以及建立相应的产业基金,对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试错,予以一定的支持和保护,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能够迈开更大的步子。”江苏国创新能源商用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涛坦言,对于参加这次“双强行动”徐州铜山专场活动,企业有很高的期望。

江苏国创是去年5月在省工信厅指导下,由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龙头企业、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链主徐工集团牵头,联合产业链中电驱动、电控、热管理、功率芯片、大客户等10家上下游头部企业和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注资成立的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正在筹建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

这样一家以联合创新为主要任务的企业,本就是产业“强链扩群,强基向新”的创新之作,成立一年来,已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我们已完全自主研发出单电机多挡电驱桥产品,采用800V高电压架构与轻量化结构设计,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车规级国产化芯片应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制出国内首款100%国产化芯片的车身域控制器。目前正在研发采用天然制冷工质的智能化高度集成式热管理产品,相关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投用后可显著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荷。”姜涛告诉记者。

核心技术的突破,得益于产业集群链主与上下游头部企业的紧密结合,也得益于企业联合省内外40余家商用车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优势创新主体,组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享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构筑起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技术创新磁场。

“目前公司已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总额达800余万元,有效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链转化。”姜涛表示,虽然成立一年以来,江苏国创取得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突破,但人才问题和科技创新的试错成本高,还是让企业在更大力度的科技创新上有顾虑,“新能源商用车安全高效动力电池PACK与整车集成技术、高压高速大功率分布式驱动技术、新型大功率SIC模块封装及应用技术、智能化多源热管理系统集成技术、线控底盘控制技术,是企业科技创新的5个方向。目前在线控底盘控制技术方向,由于人才不足,技术积累不够,创新试错成本高,在这个方向,企业的科技创新进展不快。”

姜涛表示,企业带着诉求来,期待带动产业共性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在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上给予支持,并建立相应的产业基金,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试错给予一定的保护。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十五五’期间孵化3-5家科技创新企业,同时助力本土高层次技术团队培养,带动产业强链扩群,强基向新。”

蓄势“强”崛起

走进位于徐州高新区的江苏福瑞士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平台上30多个国家的地标被“点亮”。

“这些数字,是当地正在使用福瑞士新能源锂电池的数量,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的物联网上还可以显示每一个在线新能源电池的基本信息、实时状态、故障历史等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我们的新能源电池,可以实现异地在线升级,完善使用效能。”站在大屏前,江苏福瑞士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告诉记者。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行业企业家发起成立的,近年来,致力从事矿用高倍率锂离子特种动力电池、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2023年成立集团公司,在上海建有研发中心。

“我们与高校联系紧密,与中国矿业大学锂离子电池实验室、材料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基地、江苏省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徐州市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目前5个型号的锂电池和20款标准电源获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是全国获得矿用系列锂电池煤矿安全认证最多、产品矩阵最齐全的企业。”张震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在进行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该产品一旦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完成批量化生产,对于整个行业将产生巨大影响。

这几年,江苏福瑞士一路攀高向新,企业发展也呈现出“节节高”走势。

“去年,企业出口额占比达到45%,销售收入连续3年增长60%以上,今年我们定下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增长100%,突破3亿元。”张震告诉记者。

参加“双强行动”徐州铜山专场活动,让江苏福瑞士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

“我们希望这场政企面对面活动,能够助力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电池企业与省内各类装备主机厂深度合作,相关部门能够不断加大科技强基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在公交、矿山、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设立‘油改电’示范项目,并且为企业闯国际市场提供助力,协助企业应对欧盟CBAM等贸易壁垒,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张震表示。

蓄势“强”崛起的,不只是江苏福瑞士一家企业。

徐州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而铜山则是徐州工程机械的主要阵地,是最有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支柱板块。2024年工程机械产业规上企业达167家,完成产值40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拥有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企业4家、亿元以上企业4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瞪羚企业6家,涵盖起重机械、矿山设备、消防装备以及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等各个领域。

在商用车产业方面,近年来,铜山紧紧围绕“一辆车”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了商用车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商用车和专用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24年产业规模53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集聚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130家。已建成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创建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逐步形成了从电机、电控、车桥、发动机缸体等零部件到商用车、专用车、无人物流车等整车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以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战略格局。

“‘双强行动’徐州铜山专场活动,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将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吹响铜山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产业强链扩群、强基向新的新号角。未来,铜山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将立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统筹布局高端突破、智能升级、绿色转型、特色培育四大维度,形成‘技术—场景—生态’协同创新的工程机械高质量发展格局,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在商用车产业,铜山将着力提升整车制造龙头带动作用,壮大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促进汽车服务产业逐步完善,不断探寻工程机械与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铜山路径’。”铜山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