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 本报评论员
“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位列其中。
改革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进入新阶段,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至为重要。如何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的办法解难题、促发展、开新局。深化改革开放,才能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城市发展也是如此。面对土地资源约束、公共服务供给不均、传统产业转型阵痛等难题,必须敢于触碰深层次利益关系,以改革的锐气“解难题”“促发展”“开新局”。唯有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协同机制构建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才能打通堵点、畅通循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要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核心在于培育滋养城市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破除束缚人才、技术、资本自由流动的藩篱,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孵化上不断突破,新质生产力才能在城市沃土上“拔节生长”,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力量。
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城市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其枢纽功能的发挥,深度依赖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一方面,要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再造,更是功能、产业、治理的全面优化,必须通过城市的有机更新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另一方面,需以更高水平开放链接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城市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畅通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和流量入口。
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能否注重倾听民意,让居民成为城市“梦想改造家”,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治理水平,决定城市发展动力活力。不善于倾听民意,单靠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很可能在城市管理上失之于粗放,造成城市资源的闲置、浪费。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更宏大维度上确保城市运转更加良好有序,必须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以最大程度凝聚城市治理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动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