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聂 伟
宜兴人钱坤华,在离开老家74年后,终于“找”到了亲人!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工作有新进展,8位志愿军烈士身份得到确认。其中,有一名叫钱坤华的江苏籍烈士。
他是谁
钱坤华,宜兴宜丰人,1931年生,1951年5月参加革命,志愿军73师218团担架连战士,1953年7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是抗美援朝纪念馆档案里,关于钱坤华短暂而壮烈一生的全部记载。
“二叔参军时,我才8岁!”据钱坤华烈士侄女钱秀娟回忆,1951年,20岁的钱坤华瞒着家人报名参军。村里组织学生欢送志愿军时,她在人群中远远见了叔叔一面,“当时他看见我,冲我挥挥手,笑了笑!”
这匆匆一面,竟成永别。
钱坤华是如何牺牲的?在宜兴当地档案馆记录着:1953年7月,在一次行军中,路过一桥时,因桥被炸而壮烈牺牲……
在志愿军军史上,钱坤华所在的73师是一支英雄部队。1953年7月13日至27日,73师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金城战役,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收官之战。当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22岁的钱坤华牺牲在金城战役胜利前夜。
让英魂“回家”
历经2年9个月的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伟大胜利,197653名志愿军将士英勇牺牲。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12年迎回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为了让烈士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组建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逐步完善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集中开展鉴定关键技术攻关。
2022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开展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信息比对工作的通知。当年7月,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知后,迅速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信息采集工作。根据江苏省在韩志愿军烈士名单,涉及宜兴地区的共有3位烈士。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同属地,第一时间开展走访、摸排,成功寻访到与烈士亲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2022年9月9日,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对钱坤华烈士的侄子、堂弟、堂侄的血样DNA进行采集,送至北京进行鉴定比对。
3年多来,家属每年都打电话询问,时不时还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问进展。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持续关注、重点推进。
“叔叔找到了”
2024年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首次对外发布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和钱坤华生前是一个团的战友索维亮等烈士成功完成身份确认。索维亮,泗洪人,1953年7月8日牺牲。索维亮是江苏首个通过DNA鉴定比对出身份的归国志愿军烈士。他的“认亲”成功,让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倍感振奋。
“你叔叔和你的DNA比对,成功了!”经过各级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今年10月23日,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联系上钱坤华侄子钱若君。
至此,钱坤华成为江苏第二位通过DNA鉴定比对出身份的归国志愿军烈士。随着8位烈士身份的确认,我国已为36位归国志愿军烈士成功确认身份并找到亲人。
“我奶奶生前一提到叔叔就掉泪,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钱秀娟哽咽着说,叔叔终于被找到了,这是对奶奶最好的告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