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通讯员王安生
不久前,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与新兴技术在社会保障审计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召开,市审计局以《人工智能在民生审计中的应用探索》为题进行专题发言,分享了在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民生审计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经验,得到了多国审计系统代表的认可。
这也是南京在智慧审计领域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缩影。近年来,面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浪潮,市审计部门积极拥抱变革,通过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以信息化、智能化驱动审计监督体系与监督能力现代化,让审计监督这把“利剑”更快、更准、更智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保障。
筑根基:一平台融会贯通,迈入“数智”新时代
走进市审计局办公区域,智慧审计平台的可视化看板各类数据不停闪烁,实时更新着众多审计项目进度,生动展现出科技赋能审计的实践成果。
“我们的数字化探索起步早,今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早期在审计信息化领域的积淀。”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早在2012年,市审计局就达到江苏省档案管理“五星级”标准,2018年建成全国第四家示范数字档案室,并实现全市审计系统5A级数字档案室全覆盖,为审计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2023年,南京市智慧审计平台(一期)完成对大数据审计分析系统、自然资源资产系统、档案挖掘系统的深度整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审计生态体系,实现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转变。2024年,平台(二期)引入大模型,打造出“审博士”智能分析和问答系统。2025年,南京市智慧审计平台(二期)迎来重磅升级,成功引入DeepSeek等多个大模型,为审计工作装上“智慧引擎”。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南京审计正式迈入人工智能赋能的新时代。
在“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动下,智慧审计平台持续迭代升级。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集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实现审计文书自动生成、法规案例智能检索,显著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通过与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数据互通,运用电子围栏、行车轨迹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精准锁定问题线索,推动审计监督深度融入城市“一网统管”治理体系,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审计智慧。
强实践:“1+11”协同联动,实现全域“耳聪目明”
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全域协同监督是关键。
“我们就是要通过数字化建设,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为最大程度发挥数字平台在审计方面的潜能,市审计局创新构建全市审计机关共用1个市级智慧审计平台,形成市区一体化的“1+11”协同大数据审计体系,以“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分析模型、统一成果运用”为核心,实现审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
“这样就形成了智慧审计全市一盘棋,有利于构建全流程智慧审计场景。”据介绍,比如在农业审计方面,传统审计模式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风险预警滞后等痛点,有了协同大数据审计体系后,可以聚焦“精准、高效、智能”目标,探索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重点突破—扩大成果”全链条AI审计模式,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无人机航拍建模、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多源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农田面积测算、作物生长监测、惠农资金流向追踪等环节的自动化分析,有效实现了农业审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智慧审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以前面提到的农业审计为例,传统构建项目图斑的工作流程较为烦琐,而运用AI技术能够直接从各类文档、数据中快速提取坐标信息,并自动编写代码绘制图斑,输入100个地块的农业项目,绘制图斑时间较传统方法可从一天缩短为30分钟内。
“这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浪潮带来的改变,也是科技带来的审计力量。”据介绍,智慧审计成功建立起“人机协同”的审计新思路,也让更多审计人员形成“人机协同”的审计习惯,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审计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见成效:成果全国瞩目,“南京经验”走向广阔舞台
对智慧审计建设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1个大数据案例荣获审计署创新应用优秀案例一等奖,8个项目入选全省优秀大数据审计项目;在全省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案例征集活动中,15篇案例获奖,占全省一等奖获奖数量的三分之一;智慧审计模式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审计机关作经验交流……
不久前,审计署主办的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与新兴技术在社会保障审计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来自中国、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的百余名审计系统代表,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社保审计等关键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市审计局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民生审计中的应用探索》的专题发言,展示了“南京方案”,通过“智慧审计”建设,重点介绍了南京市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成果,通过生动的民生审计实例,展示了AI技术如何在审计监督中精准识别风险、提升质效。
审计部门还不断创新,推动智慧审计更快更精准地发展。他们组建专业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对59类行业数据进行标准化治理,编制发布平台数据资源目录,积累近500个数据审计模型。大数据攻关团队编制发布《大数据审计常用技术方法》清单,汇编大数据审计常用技术、算法、工具及应用场景;联合南京审计大学等科研院所将电子围栏、地物识别、图数据库、网络爬虫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应用于审计实践,有效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和穿透力。
“智慧审计是审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技与审计的融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让智慧审计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南京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审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