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科理论界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0-27 08:1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杨丽 朱绍岳 胡波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省社科理论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做好学习领会、理论宣讲、思想阐释和咨政建言工作,展现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

承前启后,伟大成就标注崭新起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宋林飞表示,“十四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有效应对一系列冲击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承接新中国从“一五”以来70多年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路闯难关,一路涉险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起点上,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全会充分肯定“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总结应对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为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锚定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安全屏障等七大目标,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绘制行动蓝图。作为连接“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全会既延续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又针对复杂国际环境提出新举措,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世南认为,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善于把握大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认为,“十四五”时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五五”时期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指引方向、催人奋进。这些都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讲好新时代故事提供了重要内容。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工作者当前的工作重点和使命担当。

科学部署,战略擘画指明前进方向

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统筹立与破、联通内与外,全会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分领域部署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牵引、驱动和支撑作用的战略任务,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全会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这一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看来,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实体经济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它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构筑未来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我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领域新动能,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挑大梁”必须扛起的责任。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直接决定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标能否实现。“十五五”期间,壮大市场规模与容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壮大市场规模与容量,要遵循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新需求就是宏观经济扩大内需而来的新增量,新供给就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所提供的高质量供给。

开放是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全会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二震认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化与升级,核心要义在于立足自身发展需要,主动作为、以我为主实施开放。强调把握开放节奏、范围和领域的主动权,通过制度创新,如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不仅是简单的“打开国门”,更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推动自主开放与协定开放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沙勇表示,全会关于民生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中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从79岁向80岁迈进,不仅是一个数字的提升,更标志着中国在人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进入新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进一步推进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全会将人口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这些部署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干笃行,凝心聚力创造新的伟业

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南京市社科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了全会公报。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曹劲松表示,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把握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以大历史观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坚定“四个自信”,又通过大众化语言表达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蓝图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激发每一个中华儿女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新闻中心主任亓光表示,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催征。面向“十五五”,我们将锚定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构建高水平文化体系: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机制,让“教育强国、能源报国”成为师生共同追求;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师生的文化获得感,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全会对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作出战略部署。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永刚看来,作为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保持使命感、自觉性,把握国内国际大局大势,吃准吃透全会精神,结合江苏所需开展靠前研究,比如围绕如何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质效、推动创新策源力与产业进化力融合共进等深入调研、提出建议,为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贡献绵薄之力。

全会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明表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进一步深化对“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的认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决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不折不扣落地生根,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