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风“吹亮”江苏的灯
2025-10-10 08:0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风吹动风机叶片,产生一股股强劲的电流,长途跋涉跨越1620公里后,最终汇入江苏大地的电网脉络。截至国庆假期前夕,内蒙古自治区通过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工程(简称“特高压锡泰线”)已累计向江苏送电逾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超6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9亿吨。

从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到经济大省江苏,逾2000亿千瓦时“蒙电”,不仅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扎实落地,也是区域协同、能源优化配置的生动范例。在“蒙电”入苏的第一站泰州,来自内蒙古的绿色能源给当地农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注入强大支撑力。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市千垛镇的垛田,在秋日褪去了春日金黄花海的喧嚣,铺开了一派忙碌的丰收图景。

这里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四面环水的垛田在灌溉与排涝方面长期依赖泵站,“垛田地势特殊。以前用电一度紧张,夜里总担心水泵突然停转,一旦停了,田里的秧苗可就遭殃了。”千垛镇东罗村农户李文华的话,道出过往农业生产中的用电之忧。

丰收的底气,离不开特高压锡泰线能源保供的坚实支撑。在这一2017年9月投运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加持下,兴化供电部门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并对千垛镇等农业核心区的26座智能泵站和50公里农灌线路加强特巡与维护,使垛田灌溉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在陈堡镇粮食烘干中心,车间内十几组烘干设备昼夜不停运转,金黄的稻谷经传送带源源不断送入烘干塔,日处理湿粮能力达120吨。“以往遇到阴雨,库存粮食容易发霉,损失少则几吨,多则十几吨。如今电力供应稳定,粮食品质有保障,我们的收入也逐年增长。”该中心负责人张长礼表示。

国庆长假前夕,泰州高新区华芯半导体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电子束曝光设备高速运转,工程师凝神注视着控制屏幕,芯片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在精准推进。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产业基地,泰州高新区汇聚了生物医药、半导体等13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电力稳定的要求近乎苛刻——即便是毫秒级的电压波动,也可能让精密设备停摆,造成重大损失。“前些年,电压波动是最大的一块心病。”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正如坦言,“设备一停,重启加校准至少得8个小时,不仅耽误生产,还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进度常常因此受阻。”

转机来自“蒙电”的强劲“外援”:特高压锡泰线年送电量相当于泰州市全年用电量的1.8倍,为这片产业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稳定能源流”。

2019年,国网江苏电力在泰州换流站新增3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保障外来电平稳消纳;同时为华芯半导体等企业量身打造独立供电回路,形成“双路110千伏专线+柴油发电机组”的组合供电模式,实现故障时毫秒级切换,彻底根治了电压波动难题。如今,在稳定电力的护航下,华芯半导体芯片良品率已跃升至99.2%,年产能突破12万片。今年以来,公司出口订单同比增长40%,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华芯半导体一样,泰州高新区内的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都已摆脱电力掣肘,在研发创新的赛道上轻装提速,持续壮大泰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实力。

“过去电压不稳,生产线说停就停,一停就要重新调试整套设备参数,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大半天。”泰州中国医药城的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张荣回忆道,“不仅订单交付受影响,还曾因产品品质波动遭遇客户投诉。”

如今,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车间里,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生产线平稳运转。恒温恒湿系统精准调控每一处环境参数——这些数据的丝毫偏差,都可能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

作为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集聚区,泰州汇聚了众多制药企业,每到生产旺季,制冷、提纯等环节用电负荷骤增。随着“蒙电”稳定入苏,当地供电部门针对医药生产的特殊需求,为盈科生物等企业升级保障,从源头上筑牢能源“稳压器”。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