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版出炉
2025-07-24 08:0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唐悦 实习生 何千晨

从“美丽工坊”走进“苏超”赛场,到“牌骨大咖”轻餐车飘香,再到求职实训营里残疾大学生斩获心仪岗位,残疾人正通过创业就业实现自强自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标志着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探索迈入新阶段。上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江苏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10.89万人,就业率提高15.84个百分点;高校残疾人应届毕业生连续5年100%建档,有就业意愿者就业率连续5年超85%,为第二期行动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行动方案“2.0”版本落地,未来3年,江苏将以更精准的方式,将国家蓝图化为现实图景,带来更多憧憬与收获。

精准滴灌,

从“有岗位”到“好岗位”的跃升

“苏超”第六轮淮安队VS常州队,在淮安主场体育馆内,一块粉色带有蝴蝶Logo的“美丽工坊”广告牌十分吸睛。淮安市残联与市文旅集团携手,将残疾人“美丽工坊”公益标识植入赛场广告宣传区,不仅为体育盛事注入城市温度,也让残疾人事业得到更有力的关注。

“美丽工坊”项目旨在帮助残疾妇女就业增收,打造一个以非遗、文创项目为重点,集手工传承、技能培训、产品加工、市场推广于一体的残疾妇女就业综合平台。

赛前,常州队更衣室里提前摆好来自淮安“美丽工坊”的礼物——由残疾人朋友亲手制作的“苏超”主题刻纸作品。作品刻画了淮安骏马与常州恐龙一起踢球的画面,充满动感与活力。常州队队员卢志勇说:“感谢淮安人民的心意,这份作品我会带回去好好保存!”

淮安“美丽工坊”工作人员何永萍说:“这个作品的难点在于小恐龙细小的牙齿,还有马尾巴也比较复杂,刻一份需要两个小时。”

今年4月,淮安马拉松赛场上,2万份“美丽工坊”非遗剪纸宛如灵动的精灵,化作流动的风景;5月,淮安大学生毕业典礼上,3200份剪纸带着美好的祝福被赠予毕业生。截至目前,淮安已累计开展残疾人手工制作、非遗剪纸等培训63期,培训474人次,带动残疾人灵活就业。政府公益采购和线上线下销售业绩亮眼,促进人均增收2000多元。

常州市残联携手多个部门和爱心企业,于7月20日“苏超”常州主场之夜,在常州奥体中心周边指定区域举办“平凡点亮理想——残健共融嘉年华”活动。残疾人创业者带来各种手工作品,让球迷把“常州爱的记忆”带回家。

“第二期三年行动是‘精准滴灌’。”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个三年,既要解决残疾人“有没有岗位”的问题,更要解决“岗位合不合适”的问题。“美丽工坊”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创新诠释。

“美丽工坊”不仅在当地生根开花,还走出了国门。上个月,第18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会议上,“美丽工坊 绽放纽约”中国残疾妇女文创作品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为各国参会代表带来一场人文关怀与坚韧精神相融合的视觉盛宴。

江苏宜兴爱德培训学校、华艺服饰有限公司两家“美丽工坊”多件文创作品参与展览,造型别致的紫砂器皿,寓意深远的扎染作品,古朴温润间尽显东方美学。

3年来,江苏共创建48家“美丽工坊”,其中,国家级7家,累计培训残疾妇女5907人次,直接安置就业148人,辐射带动残疾妇女灵活就业1111人。岗位匹配,让残疾人找到自信、自洽的舞台,是未来就业帮扶的必然趋势。

分类赋能,

叩开高质量就业之门

在张家港市星星花园前,一个以孤独症关怀为主题的广场上,集装箱改造的“牌骨大咖”轻餐车飘出诱人香气,炸排骨花样翻新,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创始人汤国强与徐少杰同为肢残创业者,他们将已获国家特许经营认证的“牌骨大咖”作为核心项目,孵化残疾人创业梦想。短短两年,5家小店落地生根,每日单店营业额稳定在千元左右。汤国强坦言,“餐车旁亮着助残标识,但我们不需要贩卖同情心。品质,才是赢得市场的硬道理。”

“牌骨大咖”更大的突破在于团队赋能:聋哑员工用定制点单小程序跨越沟通鸿沟;肢体残疾者专注半成品加工;盲人家属在“助残先锋站”重拾生计。项目已培训20余名残疾人,稳定雇用6人。分类赋能,“牌骨大咖”正成为江苏残疾人就业质量跃升的缩影。

相对于健全人求职而言,残疾人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多元。就业之难,首先难在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如何打通残疾人大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障碍?南通市2025年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实训营以一场为期5天的深度淬炼,为29名学员开启职业新篇章。

实训营闭营之际,24名学员现场获企业邀约,意向达成率达83%,单人最多收获7家企业青睐。

23岁的张煜因脊柱手术活动受限,通州区残联工作人员倪防震主动上门推荐实训营。从对面试官的提问不知所措,到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的系统武装,张煜成功通过面试,走上监控岗位试岗。“看监控的工作很符合我的身体情况。”他充满期待,“只要试岗顺利,就能正式入职!”

江苏大学毕业生张思佳的目标更为明确——寻求“技术性强、可替代性弱”的工作。实训营中,她主持招聘会、精修简历、实战面试,最终一举斩获6张通关卡。一家科技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这正是她心之所向。模拟面试环节,导师们的个性化提问与倾囊相授,让她受益匪浅:“面试礼仪是最大挑战,我在这里学到了学校和家里学不到的知识。”

生态营造,

多元协同搭建成长阶梯

“陪跑员、助攻员,这是我们在残疾人大学生求职中的角色扮演。”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王玉娟道出初心。南通实训营构建的“三维能力模型”,把“自我认知深挖潜、求职技能精打磨、实践体验拓视野”深度融合,为每位学员量身搭建成长阶梯。

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不仅需要精准施策与个体赋能,更呼唤全社会协同共进的生态支撑。南通实训营落幕并非终点,而是长效服务的起点:“1周跟踪+3月回访+6月评估”机制,“市区联动+校企合作+政企对接”网络,“政策礼包+技能礼包+心理礼包”组合支持,为学员持续护航。南通每年近百名残疾人大学生毕业,有就业意愿者90%以上成功就业——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份就业意向的档案与持续的温暖守候。

在张家港,“牌骨大咖”的版图扩张,始终跃动着社会协同的脉搏。其首家门店选址于星星花园,汤国强计划吸纳孤独症患者加入,“不少家长愿意陪同孩子共同经营”。当公益情怀与商业逻辑巧妙融合,残疾人就业便获得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动力。项目被中残联邀请参加全国大赛,“从铁皮集装箱起步,我们想把小店开到全国!”汤国强的自信背后,是社会力量赋予的底气。

省残联理事长姜爱军表示,国务院新三年行动方案的精髓,在于以“精准滴灌”超越“粗放漫灌”,从“解决就业”跃升“稳定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方案集结30家部门单位之力,实施10项行动,将激发市场活水充分涌流,社会土壤持续滋养,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种子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美丽工坊”走出国门,排骨餐车香气氤氲,实训营初试锋芒……这些微观图景,将带来更多新增就业数字的坚实攀升。南通实训营83%的现场意向达成率与张家港2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培训,无不印证:当能力提升的“内功”与社会协同的“外力”共振,残疾人就业之路便能越拓越宽。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