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微 实习生 吕安琪
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正深刻重塑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今年上半年,我市锚定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社会发展、数字场景拓展等方面多点突破,以场景培育激活创新动能,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城市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因,一幅“数字赋能城市、智慧服务民生”的生动图景正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全域转型谋篇布局
绘制智慧城市新蓝图
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是先导。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徐州正全力冲刺省级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紧扣数字徐州及“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围绕城市数据体系、数字底座、数字服务、数字治理和数字经济五大核心方向,精心编制《2025年江苏省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申报书》,提出“十二项任务支撑、十四项指标量化”的立体化推进体系,既立足当下补短板,更着眼长远谋布局,系统推进城市转型。
摸清家底才能精准施策。为精准掌握城市数字化基础,徐州创新组建了由政府部门骨干、企业技术专家、高校学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域数字化转型调研团队,围绕智慧城市重点业务部门,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清各领域共性能力基础、应用需求及堵点,为科学制定智慧城市数智底座项目实施方案提供了坚实依据。
数字社会场景突围
技术赋能民生新体验
数字社会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徐州以数字场景创新为突破口,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多个场景项目接连斩获省级荣誉,成为展现城市数字化水平的闪亮名片。
在交通治理领域,“AI瞭望塔”系统整合8900余路视频资源和24个大数据模型,日均处理1200万条数据,累计汇聚19亿条执法数据,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控”的转变,跨区域协同执法效率显著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运维也因数字化焕发新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数字化运维管理”智慧医疗场景凭借创新实践,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10大典型场景”。该场景运用AI主动发现技术,对医院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数据库等各类系统进行数字建模,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振动、温度、能耗等数据,构建起故障预警模型。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故障排查和处理的效率,为医院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在基层治理方面,“涉轻伤害案件矛盾多元化解数字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全流程调解模块,正成为化解纠纷的“减压阀”。平台运行后,沛县检察院案件办理周期缩短28天,刑事和解率提升至42.9%,信访率下降至16.2%,形成完整的治罪治理体系。
数字赋能的触角还延伸到乡村田野。“农田数字孪生系统”融合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构建“天空地水工”监测体系。通过土壤湿度、作物蓄水量等数据实现精准灌溉,改变传统农业依赖经验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徐州正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让数字社会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获得感,为全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徐州样本”。
场景培育激活全局
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
数字经济的活力,藏在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里。围绕数字消费场景培育,徐州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惠民等十大领域,开展2025年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和重点企业培育活动,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概念变成现实生产力。
在数字消费场景培育中,徐州创新推行“场景专员”制度,主动衔接资源、深入企业园区,挖掘出60余个特色场景,最终遴选51个优质场景上报省局,为数字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今年3月,徐州市县域低空经济无人机寄递运营首飞仪式,在邳州市远通国际物流产业园举行,随着一架满载30公斤生鲜的物流无人机腾空而起,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我市在低空经济领域成功破局,正式开启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崭新时代。这一场景的出现,不仅为城乡居民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也为快递物流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徐州高新区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链生态日趋完善。今年年初举办的 “2025徐州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发展专题对接会”,通过主旨演讲和互动交流等环节,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机遇,促成多项产业合作。目前,徐州高新区已集聚航空材料、无人机零部件、模拟训练、专业培训、低空巡检及消防应用等27家相关企业,带动新材料、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共生。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高新区正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探索迈向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徐州数字化转型的蓝图愈发清晰。下一步,徐州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以数智底座建设为支撑,以场景创新为引擎,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让数字技术更好融入城市血脉、服务百姓生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