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顾 敏
“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根源是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作祟,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淡漠,答错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考卷……”
“‘饭局’吃的是饭,入的是局。饭局酒局并不是单纯的人情往来,把吃点喝点当作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势必会在推杯换盏中放松戒备,在逢迎恭维中模糊底线,一步步被牵着鼻子走,踏上由风及腐的歧途……”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前不久,省委召开警示教育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片中,一个个反面典型直面镜头的沉痛忏悔,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剖析解读,叩击着在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灵。按照省委要求,省纪委监委精心选取23个典型案例,通过提醒、教育和震慑,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在对照检视中查摆问题,始终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江苏聚焦答好移送司法机关、深化以案促改、开展廉政教育“三张答卷”,有效贯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思想教育、督促整改等各个环节,以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推动以案促改促治,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全域治理提升转变。
“我向组织坦白违纪违法行为,真诚悔过,自愿接受纪法的严惩。”日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国有企业融资部副部长蔡某某主动投案。
从害怕侥幸到主动坦白,蔡某某投案并非一蹴而就。今年2月,盐城市公布江苏世纪新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志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打破“先办案后思考警示”的模式,将警示教育贯穿立案审查、案后剖析、以案促改各环节——立案之初,即着手谋划以案示警工作,一手抓个案剖析,一手抓领域类案收集;办案期间,审查调查联合监督检查部门深度剖析沈志峰由风及腐、监管缺位等突出问题及案发单位在思想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漏洞短板,全方位梳理该集团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提出警示点位;案件办结后,抓住处分决定宣布等时机进行现场警示教育,督促开展以案促改促治。
“说实话,刚开始察觉到自己踩了红线,心里总存着一丝挣扎和犹豫。”蔡某某回忆起当时的心境,语气里仍带着几分复杂。直到全区警示教育会议上,《作风之殇》里沈志峰那句“要是早点坦白,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光景”的忏悔响起,瞬间冲垮了他的心理防线,最终,蔡某某选择主动投案。
最大限度挖掘利用典型案例资源,是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点名道姓通报典型问题已成常态。从“借公务活动违规旅游”到“政绩观错位”,再到“公务接待超标准、违规”……近期,省纪委监委围绕多个小专题开展通报曝光,锚定突出问题精准警示震慑、强化促改促治。
不贪大求全,“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省纪委监委结合日常监督、数据分析、离点末谈等情况,找准当前突出违纪问题及问题突出的群体、领域,每次选取一个主题开展专题通报,揭示突出表现、剖析根源,提升通报针对性。
过去,有些通报“见人不见事、见事不见理”。如今,江苏更加突出“教”的功能,强调述理阐纪。对每一类问题表现,均梳理纪法条规、阐述违纪表现,用典型案例佐证,既明确“不可为”与“为何不可为”,也对“模糊地带”进行阐释界定,引导关注点从违纪的“人”转到所违的“纪”上。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省纪委监委指导下,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点人群、领域、行业,打造系统化、多层次警示教育资源库,有的放矢制定警示教育“课程”,既深入宣讲典型个案的后果教训,又深度挖掘类案的规律及共性问题,让接受警示教育者都能“对号入座”,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面“镜子”。
2023年以来,盱眙县生态环境系统先后有17名党员干部被立案调查,其中7人被留置并移送司法机关。系列腐败窝案背后,折射出该系统监督制约管理缺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廉洁风险。盱眙县纪委监委坚持“分领域、查类案、找规律、系统治”,以“以案四说”课堂为切入点,对全县生态环境领域1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纪法教育,既对近年来查办的同类案件成因、特征规律、纪法适用等进行系统性剖析与阐释,又融入讲授纪法课、分享感悟等多种形式,让警示更直观、教育更深刻。
昆山市纪委监委重点聚焦“一把手”和“关键少数”、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重点领域干部等9个类别,明确22项警示教育项目,因人因岗、因时因势推进全覆盖。以基层执法领域为例,昆山组织全市所有基层执法人员(含辅助人员、网格员)开展专项教育,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谈心谈话、网络学习测试、“暖心”咨询服务等,持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对更多发挥正面典型积极引领作用的期盼,重要节点前夕,省纪委监委开展“正反面典型案例通报”,在传统通报侧重纠“四风”的基础上,发挥“树新风”引领作用。各地纪委监委也将反面警示与正面引导相结合,将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和家风教育贯通融合,不断夯实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