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小麦油菜已开镰,全省夏收工作正展开
2025-05-23 07:5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吴琼 姚政宇

小满已过,苏南小麦已陆续开镰收割,苏中进入蜡熟期、即将大面积收获,苏北仍处于灌浆盛期、产量和品质正在快速形成。

当前既是夏粮丰收的季节,也是夏种、夏管的关键时期。5月22日,我省召开“三夏”工作视频会议,动员全省各地抢抓农时做好服务,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种足种好,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全省将有6次降水,需抢晴收获

昨天,在宜兴市和桥镇北新村田间,麦浪滚滚,多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夏收作业,将颗颗麦粒“收入囊中”。

省气象局预测,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当前至6月下旬)全省将有6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5月23日、5月28日、6月2日—5日、6月8日—10日、6月14日—16日和6月25日—28日。淮北地区降水较去年偏多,苏南地区较去年偏少。

“多次降水可能影响夏收进程。目前油菜已逐步开镰收获,降水天气也不利于收割机械下田作业。”省气象局副局长唐红昇表示,近期需重点关注5月23日前后的降水过程,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加上风力偏大,叠加5月21日的明显降水,可能会造成灌浆成熟期小麦倒伏。

“我们要提早制定工作预案,科学指导抢收抢烘,全力防灾夺丰收。”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淮北主产区夏收期间降雨预计偏多,要提前做好“烂场雨”应急准备,适时组织抢收,防止小麦穗发芽、霉变、品质下降,同时加强监测预警,特别关注收获前高温天气和降雨过程影响,因地制宜科学应对。

唐红昇建议,抓住降水间隙抢晴收获,并在淮北麦区做好干热风防范等工作。

淮河以南地区做好收获准备和育秧备耕工作,近期利用5月24日—27日相对有利天气,抢晴收获成熟小麦和油菜,后续抓住降水间隙,抢收抢晒,加快夏收进度;淮北地区需注意防范干热风危害,加强麦田水分管理,采用喷灌或施用叶面肥等方式提高干热风抗性,做好河塘湖库蓄水,保障夏播夏种水源。

始终将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夏收集中期,小麦收购量预计在175亿斤左右。

“目前,苏南已开始零星收购,6月10日左右各地将全面开秤。”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肖延川表示,各地要及时发布粮食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统筹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引导农户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合理定价有序收粮,并动态准确监测小麦价格,一旦符合条件,及时申请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稳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带动多元主体入市,形成购销活跃、流通顺畅的良好局面。

我省还创新服务举措,始终将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肖延川介绍,通过预约收购、上门质检、除杂整晒等措施帮助农民卖粮提等升级;通过动态公布收购进度、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提高收购效率;对可能出现的“排长队”卖粮问题,多设点、早开门,协调交警、公安等部门帮助维持现场秩序,让农民卖“满意粮”。

在农机服务和“三夏”跨区机收方面,我省也有好政策。

目前,全省已提前发放跨区作业证4.2万张,预计今年全省夏季投入耕种烘收主要农机装备超过50万台,在提醒规模大户确认机收作业服务合同的同时,兼顾小农户机收需求,确保小麦机收“不落一田”。

“全力做好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免费快捷通行工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慧廷表示,各地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收费站要进一步简化查验程序,提前开通联合收割机绿色通道,对于持有跨区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一律免费快速放行;对于现场无法出示跨区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可凭联合收割机行驶证一律免费快速放行,确保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顺畅高效通行。

不误农时,压茬推进夏种夏管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夏种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十分重要。今年全省秋粮意向面积为4482万亩,我省在抢抓夏收的同时,也在压茬推进夏种夏管。

截至目前,徐州各类农作物种子2800万斤、肥料80万吨、农药7800吨、农膜2.3万吨早已“枕戈待旦”。徐州市副市长孙翔介绍,徐州落实好625万亩秋熟作物种植任务,加强用水调度和物资保障,组织农民边收边种,抢时早播。

“农资储备稳中有增,有力保障夏种需求。力争全市旱茬作物6月20日前播种完毕、水稻6月25日前栽插结束。”孙翔说。

良种是夏种的核心。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介绍,苏州坚持从育秧环节入手,持续推广机插秧、控减直播稻,完成采购水稻良种410万公斤,规划落实秧田面积1.1万亩,建成11个智能化高效育秧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熟化技术集成推广,发布水稻主推品种12 个、主推技术6项。今年水稻计划播种面积119.8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

南通聚焦五大粮油作物,明确主导品种18个,计划推广650万亩,持续扩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覆盖面。南通还对种子市场进行严格的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87人次,抽检样品139批次,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

“我们还持续推进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加快智能农机应用普及,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0%以上。”南通市副市长朱林介绍,“三夏”期间,全市预计投入农机具3.1万台套,烘干机4500台套,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66支。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