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镇江工会的“发展乐章”
2025-10-31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艾培

通讯员 徐红霞 辛正

组建5个营收百亿级产业集群产改联盟,变“单兵行动”为“集群作战”;“镇工慧”思政宣讲团汇聚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江苏大工匠”沈春雷等先进典型;在全国工会系统首创职工技能竞赛“一赛双证”……镇江紧扣产业强市“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产改聚能、思政凝心、工匠筑基三大方向,奏响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工会强音”。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产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要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与镇江产业紧密契合的产业工人队伍,激发职工劳动热情与创新潜能,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交出“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产改交响曲聚能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关键在于汇聚资源、形成合力。”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高国成介绍,通过组建产业集群产改联盟,推动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集群攻坚”。目前已在丹阳眼镜、句容新型建材、扬中电气、经开区航空航天、高新区动力船舶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立产改联盟,今年计划新建的4家产改联盟也将陆续建成。

产改联盟成效显著。丹阳眼镜产业集群现有建会企业341家,覆盖产业工人2.8万余人。镜架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镜片占全国70%,形成完整产业链,年总产值达125.23亿元。丹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有效推动了产业链协同与工人素质整体提升。

镇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二级巡视员胡云霞介绍,市总工会以“‘工’铸匠心·‘惠’聚英才”书记项目为抓手深化产改:聚焦中央产改意见,收集基层诉求120余条,明确“我为产业工人办实事”项目46项;举办职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数字化管理师培训等。

今年,镇江市委深改委会议通过产改五年任务分解表,将产改细分为76条具体举措,推动产改政策与产业、就业、社会政策协同发力。

思政进行曲凝心

如何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引领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中担当作为?镇江市总工会以思政教育为抓手,为产业工人“铸魂”,唱响凝心聚力“进行曲”。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市总工会承办“名家名作——职工阅读面对面”省级示范活动,近300名工会会员通过名家引领、深度阅读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镇工慧”思政宣讲团让劳模工匠站上讲台。宣讲团由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领衔,成员包括党的二十大代表沈春雷、门机驾驶“达人”唐义朝、江苏工匠毕胜强等105人。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为思政教育重要阵地。恒顺集团林田中创新工作室集理论交流与实践操作于一体,设有100平方米理论交流区和3000平方米实践操作区。全市已建成18家建在劳动现场的职工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室。

焕新后的工人文化宫成为凝心聚力新阵地:劳模工匠馆吸引近万人次参观;“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激发职工热情;首届职工春晚、职工书画展等20余场文化活动超2万人次参与;“镇工惠”线上平台参与人次超6万;匠心书院成为职工精神驿站。

工匠独奏曲筑基

“计量资产精益化管控平台使全市计量资产管理年平均投资费用压降约132万元,并在省内推广应用。”国网镇江供电分公司职工张月介绍。

这一创新成果是镇江市总工会培育工匠人才的生动缩影。胡云霞说,“托星计划”每年投入百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技能大比武”、“小兵立大功”工程、“工匠金蓝领”打造、“名师带高徒”活动,为产业工人搭建成长舞台。近年来已选拔出100名“名师”,命名12家市劳模创新工作室、10家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年产生行业技能状元10个、市五一技术标兵237个。

2024年,镇江在全国首创“一赛双证”——职工一次竞赛,可同时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打通技能人才成长“双通道”。目前已认定初级职称1150人,评审通过中级职称620人,惠及200多家企业。2025年9月,江苏首批数字技术人才“技能+职称”双认证政策在镇江落地,实现“免评直认,一证双用”。

市总工会还积极落实全总《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实施“五一工匠”培育、卓越技师培育计划,深化“求学圆梦”行动,推进镇江工匠学院“数字云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立足新征程,镇江市总工会将继续以产改聚能激发产业活力,以思政凝心汇聚奋斗伟力,以工匠筑基锻造硬核实力,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谱写更加昂扬的“工会乐章”,为绘就“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画卷注入源源不断的工人力量。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