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卞小燕 苑彩霞 通讯员 姜伯乐
“来东台第一年,我就在手机APP上申领到了租房和生活补贴,整个流程不到一周。”11月7日,东台徕木电子公司总监助理周桂超告诉记者。3年前,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周桂超来到东台,根据政策,首次到东台就业的本科、硕士、博士青年,3年内可分别获得每月1500元、2500元、3500元生活补贴和600元、800元、1000元租房补贴。“十四五”以来,东台每年新引进大学生超5000人,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3.3亿元。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青年不仅是活力的象征,更是发展的希望。在东台,这份‘希望’不是口号,而是一张张政策清单、一个个鲜活故事。”共青团东台市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台锚定“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目标,推出“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促进青年发展二十条”等系列政策,把C位留给青年就业创业,构建起覆盖全链条、全周期的青年发展体系。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陈思学在东台见习后感慨:“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家乡产业发展的速度,也坚定了我学成归来的信心。”东台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等产业需求,持续推进“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未来已来·就在东台”求职训练营、“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项目,让青年在“早体验、早融入”中与城市双向奔赴。
为扶持青年创业,东台建立起多层级支持体系——“黄海明珠领军人才项目”“兴农菁英创业项目”“返乡创业项目”等最高提供500万元综合资助;“黄海明珠人才投”“人才贷”机制提供最高15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通过风险分担、财政贴息等方式,东台帮助青年“敢想敢干、敢闯敢拼”,让他们的创业梦想在东台落地开花。
“是政策的春风托起了我的事业。”1992年出生的王润臣,正是“兴农菁英创业项目”的受益者。几年前,他辞去银行工作回到东台,创办中药材种植公司。在艰难起步时他获得项目资助,在政府指导下参加创业大赛,项目很有前景。如今,他带动村民共同种植中药材,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截至目前,东台市已连续举办13季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布实习岗位1200余个,吸引全国3000余名高校学子参与;建成高校共建基地6所、就业见习基地93家,累计拨付补贴资金912万元。
在城市的温度中,青年更有归属。东台已建成7家青年人才驿站,可为求职者提供14天免费住宿及“一站式”政策咨询;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购房分别可获10万元、15万元、20万元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提升至4倍,让更多青年在东台既有幸福生活的“小确幸”,又有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