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陶秋凤 实习生 贺悦)近日,全国首单生物多样性信用认购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落地。江苏国信润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出资150万元,认购由该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信用。此举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信用建设方面,实现从“方法学探索”到“市场化实践”的关键跨越。生态价值首次以信用形式获得市场认可,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开辟出一条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资的现实路径。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滨海湿地保护区,也是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停歇点。这里独特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珍稀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每年在此停歇、越冬、繁殖的鸟类数量众多。如今,这片湿地的巨大生态价值,首次通过科学量化的方式,转化为备受市场认可的信用资产。
如何将“生态贡献”转化为“市场信用”?此次认购的核心突破正在于此。其科学依据源自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团队发布的《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用核算与分析报告》。该报告创新性地将丹顶鹤、麋鹿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转化为可计量、可认证、可交易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单位”;建立基准线、核算方法学、监测机制,解决过去“保护成果只能定性、无法定价”的难题;为后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生态补偿提供量化依据。首次明确滨海湿地保护所产生的“每公顷每年”的生物多样性信用值,使“生态有价”从理念走向实践。
“这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生动实践。”珍禽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陈浩指出,此次认购不仅为保护区注入可持续的保护资金,可直接用于湿地修复与物种监测,形成良性的“造血”机制,更构建起“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他表示,从企业角度看,此次认购所获得的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信用,更是一笔面向未来的生态资本。“作为绿色能源企业,参与认购既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更是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投资,传递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企业未来重要的投资’的鲜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