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徐州县域“更”新
2025-08-26 09:23: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邓璇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永恒的命题。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这场关乎城市肌理重塑、百姓生活提质的变革,正在徐州各县域铺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与传统“大拆大建”不同,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模式,让城市更聪明、更温暖、更有活力。从民生服务到治理体系,从产业转型到空间重塑,数字化正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数字添温度,民生服务精准对接“百姓需求”

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数字化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以前接孩子放学,在学校附近找个停车位得绕好几圈,现在打开App就能看到哪有空位,省了不少事儿。”沛县居民张女士的体验,源于当地智慧停车系统的全面升级。

今年以来,沛县将全县12.72万个停车泊位信息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新推出的App及微信公众号集成行车轨迹追踪、泊位实时查询、扫码支付等功能,真正实现“导航—停车—缴费”全流程数字化。

在邳州,智慧停车的“便民文章”同样写得细致入微。市城管局不仅升级改造6371个停车泊位,将12014个泊位纳入智慧系统,还创新推行“先离场,后付费”服务,覆盖全市80%以上停车区域,让车辆出场时间从平均20秒缩短至2秒,停车泊位周转率从每天2次提升至7次。

数字化的便民触角,早已延伸至更广阔的民生场景。在睢宁县姚集镇二宝村的田埂上,村民们抬头望着盘旋的无人机,机身上的扩音器正用当地方言播报着反诈知识:“刷单赚钱是骗局,高额回报别轻信,陌生电话要警惕,转账汇款多留心……”这种“会飞的喇叭”让忙于农活的村民们不用停下手中的活计,就能轻松接收安全提示。

从寻找迷路群众,到迅速抓获盗窃嫌疑人,再到空中“喊话”开展安全宣传,睢宁县公安局巧用警用无人机,通过“空地协同”作战,构建“人防+机防”立体防控体系。

看得见的需求、听得清的声音、回应快的服务,数字化正让城市治理在细微处透出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智慧强治理,城市管理迈向“精细高效”

如果说民生服务是城市的温度,那么治理体系则是城市的筋骨。数字化正推动城市治理从粗放式、经验型向精细化、智慧化跃升。

“大爷,这里不能占道经营,请您配合一下。”沛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通过远程喊话系统,耐心劝导小区门口占道经营的摊贩。这一幕背后,是沛县构建的城市“智慧网”在发挥作用。

沛县城管局将“一网统管”作为核心目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整合智慧停车、智慧垃圾分类等资源,形成覆盖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的综合平台。过去靠人跑腿巡查,现在“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治理效率翻倍。

在睢宁县,城市治理的智慧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当地创新在路灯杆上加装智能喷雾系统,将市政供水过滤,利用高压雾化成5-15微米的颗粒,从高空洒落,实现降尘、降温、绿化灌溉“三合一”。

“三伏天路过这儿,不仅没扬尘,还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太舒服了!”晨练的市民王先生说。

除了降温降尘,这组“智慧路灯”还有更多妙用。路灯都在绿化带里,喷雾能精准灌溉花草树木,每年能省不少人工养护费;春天柳絮多的时候,喷雾还能抑制柳絮飞扬。和传统洒水车比,它启动快、成本低,还不占道路空间。如今,这些“多功能路灯”已成为睢宁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数字化治理的深度应用,也正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邳州市,城管部门上线“城管e通——为城人办城事”智慧平台,市民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一键查询公厕位置、停车场位、共享单车等导航信息,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城管e通”的“网上办理”功能还让政务服务“零跑腿”成为现实。商户只需在线上提交相关资料,就能轻松办理招牌备案等相关登记业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节约了办事群众的时间成本,让城市管理服务更高效、更贴心。

转型增动能,数字技术激活“产业新生态”

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的翻新,更是空间与产业的同步焕新。数字化,正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也为低效空间带来新生机。

“传统纺织企业的生产车间都是机器轰鸣、棉絮飞扬,但现在按下屏幕就能调控生产,干净又高效。”在沛县杨屯镇徐州华晟纺织有限公司第七车间,工人轻点屏幕即可调控整条生产线。

华晟纺织近年来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如今的第七车间已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每天生产20吨左右纱线,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在邳州经开区,江苏源康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同样令人惊叹。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12条重要生产线上设备的运行数据。“结合AI算法动态优化工艺参数,现在我们的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8%,批量报废归零。过去靠老师傅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数字化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更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在邳州市戴庄镇北杨庄村,一场由电商点燃的乡村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村里盘活15.8亩闲置厂房,通过“村企联建”模式,引入徐州陆之腾商贸有限公司,发展以女装为主的线上销售业务。

如今,企业已扩建二期,建成了集直播带货、仓储物流、运营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商基地。这种合作模式既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曾经闲置的厂房,如今成了带动一方发展的“致富基地”。

从“僵尸厂房”到“电商热土”,北杨庄村的转型之路,正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激活低效资源的生动缩影。通过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的深度融合,曾经沉寂的乡村空间正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

从“民呼我应”的贴心服务,到“一网统管”的高效治理,再到“老厂新生”的产业跃迁,数字化正以多维度、深层次的方式重塑徐州县城的城市肌理。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渗透,徐州必将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绘就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