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梦雨 周翔宇 实习生 陈静 孙鑫彤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二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的通知》,批准启动第二批11个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由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徐州技术创新中心”)入选。
这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徐州这座“工程机械之都”在文旅科技赛道成功抢跑,也镌刻着徐州这座老工业城市奋力转型、破茧成蝶的非凡足迹。
从“机械臂”到“体验舱”
工业基因孕育创新转型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徐州的钢铁臂膀早已延伸出全新维度,这座城市正以“科技+文旅”为笔,在工业积淀的画布上勾勒出城市重生的图景。
这并非简单的产业迁移,而是一场基因重组,将工业制造的“硬实力”转化为沉浸的“软体验”,让“机械臂”延伸为“体验舱”。此次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的落地,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动注脚。
获批建设的徐州技术创新中心,是江苏淮海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科创平台,该中心聚焦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研发生产,重点突破沉浸式体感仿真游乐设备智能化与轻量化等行业关键问题,围绕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设计、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内容制作分发与服务等开展技术创新,加速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通过促进产学研用协同,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于一体,破解文旅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力雄厚,拥有超30000平方米现代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曲柄结构控制、体感交互、环境模拟等核心技术领域稳居业内前沿。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数字文旅领军企业奖、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成为游乐装备科技领域排头兵。
依托拓普公司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该中心锚定体感仿真游乐设备专业赛道,聚焦设备智能化、一体化等行业关键问题,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应用场景拓展。
“这不仅是苏北地区唯一获批单位,也是全省文旅装备技术研发领域的重点布局之一。技术创新中心的落地,不仅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更将深度赋能徐州的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基因与文旅科技需求的深度耦合。”徐州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许成龙说道。
从“沉浸体验”到“智慧感知” 科技赋能文旅创新表达
想象一下,戴上VR眼镜坐上游戏座椅的瞬间,就能穿越到神秘丛林、奇幻星球或深海秘境,徐州技术创新中心就是要打造更智能、更酷炫、更逼真的体感游乐体验。
“我们从VR、AR技术研发起家,让更多人触摸到数字世界的温度。拓普集团旗下品牌‘星际空间’,拥有VR科幻乐园加盟店5000余家,线下VR娱乐体验终端设备超过300000台。”徐州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江苏拓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小龙说。
近年来,徐州借助数字技术、AI技术以及云演艺、云展播等新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文旅的魅力触达更多受众。
作为融合苏轼文化与山水元素的行浸式夜游项目,云龙湖畔的《彭城风华》大型湖岛实景演出采用“游客乘画舫,湖中赏舞台”模式,通过水上景观营造、文旅实景演绎、多媒体光影秀等手段,构建出一个集深度观赏、绚丽光影效果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湖上演艺空间,观众频频点赞。
科技与文旅的共鸣,更在方寸之间的文创产品中流转。一款经徐州博物馆官方授权、由“行走的徐州”文创品牌推出的AR·流沙陶绕襟衣舞俑徽章一经推出便热销不断,其融入AR技术,只需手机轻轻一扫,舞俑便能在眼前“活”过来。
徐州博物馆内,数字技术创新同样精彩纷呈。入门处的AR眼镜化身智慧导览官,语音指令与视觉识别让文物“开口说话”;数字体验区里,猜地名、拼文物等互动游戏,将历史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
科技创新,正成为文旅产业的“解题密码”。
徐州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推出的“非遗码”,将工业级物联网技术嫁接到文化传承中,消费者扫描非遗产品上的二维码,真伪验证、传承谱系、技艺渊源即刻图文并茂地呈现。
“像永正香油、马庄香包、少华街蛙鱼等,都经常使用我们的非遗码,尤其在礼品装产品上张贴,会让消费者购买更放心。两年来,使用量超过百万次。”徐州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入驻该交易中心的非遗企业及非遗传承人超过200家,构建起从生产到消费的可信链条。
从AR导览到体感装备,从文创产品的推陈出新到数字科技的深度应用,深厚的工业基因正不断激发徐州文旅科技领域的新产品、新应用与新场景,为文旅体商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
从“创新引擎”到“发展磁石” 平台撬动区域发展格局
基于强大的技术实力,徐州技术创新中心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技术突破,更是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技术创新中心就像一个强力磁石,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研发,更在于其作为聚合平台的功能,汇聚人才、技术、资本、企业,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为区域发展增添动能。”许成龙解释道。
徐州技术创新中心定位文旅场景体验,破解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发挥“长板”优势,为本行业提供由研发到中试再到产品的服务,打通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该中心建成后,将加速交互式体感仿真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推动游客体验向更深层次沉浸、更自然交互迈进,有力促进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依托拓普集团的领先技术,技术创新中心不仅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带动产业实现关键突破,更将吸引内容制作、核心元器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衍生品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在徐州及周边地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许成龙补充说。
作为资源聚合的“超级枢纽”,徐州技术创新中心还将吸引年轻创客和游客的关注,进而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塑造城市新名片。AI算法工程师、交互设计师等高端人才的流入,与本地技术工人的转型形成互补,带动本地技术工人转型和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的机遇,成为人才“磁石”。
从低空文旅的云端俯瞰,到科技文旅的沉浸体验;从工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到国家级文旅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徐州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工业底蕴和科技创新为翼,发挥“长板”优势,通过产学研用协同,破解文化和旅游重点领域技术难题,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