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5+2+X”体系 徐州打造区域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2025-07-05 08:37: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王正喜)“通过‘技术突破—平台孵化—企业培育—场景验证—要素聚合—制度保障’的全链条设计,将前沿科技与地方产业基础结合,推动未来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最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7月1日,我市印发《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2025年工作要点》,聚焦构建“5+2+X”未来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发展未来产业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为深入落实省基础研究“1820”策源行动,我市将加快推进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建设,支撑深地空间领域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等领域,用活用好上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接续支持重点企业承担国家、省级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构建梯度化产业体系,聚焦前沿领域,今年我市将全面保障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运行,推动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二期科研平台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快“深地科学—装备制造—空间利用”全链条发展。支持徐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建设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徐工国重实验室筹划申报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为加速未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我市鼓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高校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机制,支持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孵化。

为加快打造未来产业企业梯队,我市将支持更多未来产业项目列入2026年省、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清单。优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全力保障年度未来产业重点产业项目、科研项目加快建设。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储备洽谈落地一批未来产业项目。

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方面,将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各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适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应用开发开放。鼓励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围绕深地空间应用、细胞和基因技术、前沿新材料、合成生物等领域,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若干未来技术验证场景。

按照工作部署,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我市将参照“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模式,建立未来产业工作推进机制,由市发改委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对未来产业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为做大未来产业发展增量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