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思为
全球目光何以聚焦徐州?5月20日,随着2025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的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们再次齐聚徐州,从钢铁铸就的硬核智造,到浸润千年的文化引力,“刚柔并济”的徐州,向全球发出邀约!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正以聚链成势的产业生态、以文为媒的破圈智慧、与世界共舞的开放胸襟在全球版图上勾勒出扬帆出海的新坐标,当工程机械的“钢铁旋律”与汉风楚韵的“文化和弦”相互交织,一场关于城市发展范式的全新探索,正拉开帷幕。
聚链成势
让全球看见“徐州方案”的底气
最新一代100%电动化矿山设备集群亮相智利国际矿业博览会,成为全场焦点;大型成套矿山装备发车印尼,徐工以“装备+解决方案”的全周期服务降低客户10%的综合运维成本;在内蒙古华能伊敏露天煤矿,全球首次百台无人电动矿卡正式投入编组运营……
“徐州方案”为何能屡屡破局?答案藏在这座城市“聚链成势”的发展密码里。
在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有“一号产业”之称,徐工集团作为“一号产业”链主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市构建起“1+100+1000”企业创新矩阵。
1家千亿级链主企业擎天而立,100家亿元企业中流砥柱,1000家中小企业星罗棋布,从核心部件研发到终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让徐州制造既拥有“大象转身”的魄力,又不失“蚂蚁雄兵”的灵活。
聚焦新型高效传动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高压节能液压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三大方向,工程机械行业全国唯一的省级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落地徐州,为产业装上“最强大脑”,行业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自主配套率不断提升。
当徐州工程机械的“钢铁驼队”驶向全球,伴随的不仅是设备,更是一整套“徐州方案”。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聚链成势破题,将单一产品输出升级为系统化解决方案。
此刻,徐州的站台已为世界敞开,以“智能化、无人化、新能源”为主题的贾汪试验场“超级Show”成套化场景营销,正成为全球客商触摸“未来工程”的窗口,搭载着混动、纯电、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挖运装备的“徐州方案”,将持续赋能全球矿山的绿色转型。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一块块金字招牌背后,是徐州“串珠成链、聚力强链”的战略智慧。
从“装备出海”到“生态输出”,从“设备供应商”到“价值伙伴”,徐州用“聚链成势”的智慧证明,真正的全球竞争力,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角力,而是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以文为媒
于楚风汉韵中花式“圈粉全球”
徐州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文明互鉴的窗口,当全球客商因2025徐工第七届国际客户节纷至沓来,徐州这座千年古城用非遗、美食、艺术与市井烟火气,为全球客商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盛宴。
暮色四合,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的灯笼次第亮起,飞檐斗拱间流淌着东方美学的韵律;
移步云龙湖畔,《彭城风华》实景演出在光影交织中带人领略徐州的山水、诗词、民俗和历史;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间,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便化作可触摸的温度,让商务洽谈的间隙成为文化浸润的契机。
曾经,徐工以机械轰鸣丈量时代进步;而今,“大国重器”与楚风汉韵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座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并蒂花开的独特图景。
工程机械模型系列、汉韵文创系列、徐成功系列、流浪地球系列……惊叹于“铁骨”与“柔情”的奇妙碰撞,徐工文创将工业文明与历史文脉深度融合,不仅让“徐州制造”披上文化羽翼,更让商务交流成为文化传播的鲜活场景,打造出“大国重器+文化符号”的独特矩阵。
而徐州的文化破圈之路,早已超越了一次活动的范畴——近年来,徐州围绕文化强市建设,传承保护历史文脉,打造彭城七里,打响“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文旅品牌,成为向世界展示汉文化的重要交流窗口和区域精神文明高地。
这种文化觉醒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价值升维,产品里有历史的厚重感,让合作更有温度。文化底蕴提升企业形象,当企业品牌成为城市IP的载体,经贸合作便超越了商业范畴,升华为文明交流的纽带。
从“可触摸”的非遗技艺,到“可感知”的实景演艺,再到“可带走”的文创产品,徐州在“吃住行游购娱”中以“文化场景化、场景国际化”的路径,在全球商务版图上开辟出独特的“文化时区”。
以徐工国际客户节为支点,这座城市正以文化为媒,向世界展现出“以文会友”的底气与“以器载道”的自信,当楚风汉韵遇上现代工业,徐州的“软实力”托举起“硬实力”,在全球视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圈粉密码”。
拥抱机遇
实现世界与徐州的“双向奔赴”
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中,徐州用奋斗与智慧,书写着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这里上演着“从0到1”的产业奇迹,从1963年第一台徐州制造的机械式汽车起重机走下生产线,到全球每3台起重机就有1台“徐州造”,曾经的星火,已汇聚成璀璨星河;
这里有“从1到∞”的破圈智慧,工程机械与工业城市文化基因深度融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不断解锁新的发展可能;
这里有“从本土到全球”的胸襟格局,让徐州走向世界舞台,中欧班列满载着“徐州方案”,跨越千山万水,驶向中亚,架起了合作共赢的桥梁。
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是徐州发展的生动注脚,见证着徐州从“徐州看世界”到“世界看徐州”的华丽转变,它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与合作,更开创了独特的城市发展范式。
文化赋能产业让徐州不再局限于“产品输出”,更开始向全球输送“中国方案”与“城市IP”,而连接这一切的,正是日益通达的开放枢纽。
近年来,徐州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铁路箱下水”等业务模式创新,铁水联运、河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业务稳步增长,国际铁路班列提质增效,从“产业地标”到“世界会客厅”,徐州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停留。
开放的枢纽需要人才的支撑,当“世界客”成为“徐州友”,一场关于“人”的全球化叙事,正在为城市注入新的动能。
今年徐工首批海外留学生定制化培养项目顺利签约,创新探索国际化“技能+学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走出去”战略储备“懂技术、通文化”的国际人才,徐州不仅是产业工人的“孵化器”,更成为全球化人才的“蓄水池”。
徐州留给世界的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个关于开放与创新的承诺。在这里,产业链的齿轮与文化传承的脉搏同频共振;在这里,传统文化与未来智造碰撞出无限可能,把目光引到徐州来——这不仅是一句豪迈的宣言,更是一份诚挚的邀请。
未来,徐州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以更创新的姿态开拓进取,与全球伙伴携手共舞新程,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