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发展的基石。“十四五”以来,无锡交通活力迸发:“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无锡硕放机场昂首迈入“千万级俱乐部”,海铁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突破30万标箱……
一条条公铁水空“大通道”纵横交织,一个个交通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承载着无锡人民的新期盼,织就一张贯通全域、链接全国、通达全球的交通网。
【故事】当“无锡枢纽”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出海口”由此搬到“家门口”。11月12日,44辆“无锡造”上汽大通汽车从无锡西站启程,直奔上海洋山港,随后将搭乘远洋货轮奔赴南美瓜亚基尔港,全程衔接高效顺畅。
为助力更多车企顺利“出海”,上海港与无锡西站携手构建起“无锡西站集货+上海洋山港出海”的海铁联运模式,实现“门到港”全程无缝衔接。“这一模式的运输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约20%,运输环节碳排放减少约80%,为车企打造了一条经济高效、低碳环保的直达南美快速物流通道。”无锡国际班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与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全省首个“海铁前置箱基地”落户无锡,便于企业就近拆空还箱、提用空箱,降低物流成本。依托“沪锡海铁前置箱基地”,上汽大通完善汽车装箱流程,使商品车实现从无锡装箱到洋山港登船的“零换装”直运,保障商品车抵港后48小时内完成装船发运。
【解析】上汽大通的出海提速,是无锡交通“十四五”蝶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无锡坚持靠高一档主动“谋势”,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和省市重大任务,全方位打造交通枢纽名城,高质量编制出台《无锡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无锡市交通运输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无锡”实施方案等规划方案,通过“双联双提”工程串联枢纽,推动交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实现基础设施、区域联动、民生服务的多维跃升。
织网通衢,公铁水空撑起发展“骨架”
交通的骨架舒展到哪里,城市的发展空间就延伸到哪里。“十四五”期间,无锡推动“公铁水空”协同发力,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路网织就发展脉络。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长高速以及锡澄、锡宜、苏锡首条快速通道相继通车。今年以来,高速公路“四路共建”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加速推进——锡宜高速公路扩建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全线贯通;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9.2%;锡太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惠山新城隧道段正开展隧道主体施工;沪武高速扩建项目无锡段南半幅路基和桥面系施工也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速公路325.7公里、普通国省道808公里,高快一体的公路网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
轨道交通加速融圈延链。沪宁沿江高铁开通,江阴首次迈入“高铁时代”、融入沪宁“一小时交通圈”;锡澄S1线通车,锡澄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开工建设,“轨道上的无锡”正加速成形,区域出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今年以来,苏南运河无锡段“三改二”疏浚工程在全省率先通过交工验收,实现“二级航道”零的突破,申张线江阴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无锡首条通港达园短支航道——西站物流园短支航道项目也已完工,打通水运服务国家物流枢纽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苏南瑞丽航空的引入,让无锡成为全省首个拥有本土航空公司的城市。2022年,宜兴丁蜀通用机场正式开航,无锡迈入“双机场”时代,同时积极抢占通航产业、低空经济新赛道。《无锡硕放机场总体规划》获中国民航局批复,机场改扩建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空港经济底座进一步夯实。
枢纽提效,多式联运跑出无锡“加速度”
日前,为期三年的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城市建设圆满收官。无锡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4年,全市铁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及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实现全面增长,较示范市建设前分别提升22.7%、14.3%、297.7%和103.8%,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物流动能显著增强。
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顺利成为全省首批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建设城市,“双联双提”物流模式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入选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无锡如何打出一套契合自身禀赋的物流强市“组合拳”?“锚定‘枢纽+通道+网络+服务+产业’全链协同,加快打造融入世界发展格局的立体‘大通道’。”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无锡成为江苏省内开行中欧接续班列的第一个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的“无锡制造”在“家门口”搭载“钢铁驼队”走出国门、链接世界。无锡西站也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无锡海铁联运已实现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全覆盖,联运线路已达亚洲、美洲、欧洲的70多个国家。今年前三季度,无锡西站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306列,发送集装箱2.1万标箱,同比增长115%,运输货物总值达60亿元。
5年来,航线网络实现“广覆盖”。截至今年10月,无锡硕放机场累计运行航线95条,其中客运航线83条(含1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货运航线12条(含4条国际航线),航线已通达美欧亚三大洲。机场国际邮件交换站启用,客运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无锡(江阴)港新增“江阴—智利”“江阴—圭亚那”“江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等航线,为货物出海搭建起更宽广的“水上高速”。近3年来,无锡(江阴)港已累计新开国际航线13条,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新安港自4月加密开通无锡—洋山港河海直达航线后,“易航蓝天01/02号”双船以每周双班的频次稳定运营,货物全程仅需36小时直达洋山港,时效提升近30%。宜兴港在稳定运营9条自营航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织密水运网络,同时深入推进上海港ICT(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积极融入上海港集疏运体系。
无锡以枢纽为支点,以多式联运为纽带,让“锡货锡运”走向全球,跑出开放发展的“无锡速度”。
民生为本,绘就便民服务蓝图
今年5月28日,随着备受期待的无锡163路与宜兴253路“穿湖公交”双线齐发,锡宜跨城公交网络正式贯通运营。9月8日,无锡太湖交通卡(记名卡)正式开放办理,交通卡的迭代升级,实现了锡澄宜全域公共交通一卡畅行,出行便利度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间,锡澄锡宜交通一体化不断提速,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持续增强。2021年1月,无锡公交开通锡澄协同发展区首批毗邻公交线路——656路与657路,填补惠山区至江阴马镇的直达公交空白;2024年12月,宜马快速通道竺山湖隧道通车后,锡宜迎来“半小时通勤圈”;2025年7月,无锡客运锡宜快巴优化站点并推出区间售票,为市民短途出行提供更经济灵活的选择;锡宜高速公路扩建项目本月底前将全面建设完成,具备交工验收和通车条件,进一步强化锡宜交通主干道的通行能力。
今年以来,无锡聚焦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新辟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1条;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换乘设施衔接率68.3%。围绕轨道站点开通景区、社区接驳专线,累计运行校园定制公交135条,覆盖全市66所学校;9家三甲医院12个院区实现“就医专线”全覆盖,打通出行“最后一百米”。同时,实现全省首批智驾公交线路常规化运行,并在江大附院落地全国首条精准对接地铁口至医院门诊楼的常规化智驾公交线,让智慧出行惠及更多群众。
围绕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无锡持续完善农村路网体系。近年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68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439座,建成“美丽农村路”2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6505公里,实现“村村通双车道”。惠山区登榜“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宜兴市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环太湖农村公路串联起沿线景区、村落,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太湖108廊道”更成为长三角知名的环湖旅游名片。
交通安全治理成效显著,无锡多项举措走在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无锡出台全国首个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地方标准,在全省首倡“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首试普货主防应用、首行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首抓“两客一危”营运车辆监管,实现实时定位、动态监控,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率较“十三五”末下降25%。
大道行开阔,长路谱华章。展望“十五五”,无锡将建设更多的大通道、大枢纽,畅通更多的大循环,无锡交通也将更加发达多元、智能便捷。一个海陆空立体覆盖、海内外无缝联通的通达无锡,正踏着时代节拍,阔步迈向更广阔的未来。(徐兢辉、见习记者 袁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