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租的二房东房子,这里的硬件更完善,而且能申请大学生租房补贴,再叠加押一付一的方式,初入职场的压力小多了。”今年刚毕业的韦香婷站在明亮的厨房里,语气轻快。她入住的龙塘西苑27号楼,原是一批闲置安置房,后被盘活改造成拥有192间房的人才公寓,推出后“一房难求”。
韦香婷的故事,是无锡数万人才“安居梦”的缩影。当城市竞争进入“拼人才”时代,住房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供给,成为牵引人才、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纽带。近年来,无锡持续增加人才住房房源供给,目前共计筹集88个项目、30099套(间)房源。如何让人才公寓从“有得住”转向“住得好”,进而成为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抓手?无锡探索出一条从保障出发、向市场借力,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运营,既体现城市温度又兼顾经济效益的人才安居路径,让每一间公寓都成为城市发展的活性细胞。
昔日“沉睡房”如今“抢手房”
在惠山区的长宁苑小区,6栋曾经长期空置的安置房如今焕发新生——经过专业化改造,64套“沉睡”的房源变身305间现代化人才公寓,其中首批交付的100间房在短短一个月内入住率高达97%,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场面。
走进长宁苑人才公寓,随处可见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原本180平方米的大户型被巧妙划分为5个独立房间,每个房间配备书桌、衣柜、空调和卫浴,公共区域设有共享厨房和休闲走廊,由专职保洁日常维护,环境整洁温馨。
管家李晓林告诉记者,尔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人才公寓运营商,与惠山高科集团签订了15年+5年的长期合作协议。尔家公司除每年支付固定租金外,投入1500万元用于项目改造升级,实行“统一装修、统一租赁、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
尽管均价1100元的月租金略高于周边安置小区,但高品质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仍让这里门庭若市。“我们不但配备了专职管家提供维修服务,还推出舞蹈、普拉提、吉他等免费夜校课程,很受年轻人欢迎。”李晓林说,目前租户中周边蓝领职工占比80%,应届毕业生约占15%。
同样的热度也在梁溪区上演。据了解,梁溪资产经营公司下属溪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统筹全区国有公寓资源并运营管理,通过盘活12个安置房小区的存量房源,预计打造超过2000间现代化人才公寓。目前,梁溪区市场上专为青年人才提供的公寓,整体出租率维持在80%左右。
从闲置房源到抢手公寓,无锡通过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打造出一批兼具性价比与生活品质的人才住房,不仅降低初始投入成本并快速形成供给,还有效缓解了青年人才的住房压力,让“沉睡”的资产焕发新的生机。
多层次覆盖、数字化赋能
面对每年涌入的大量人才,无锡以政府保障为根基、市场运作为活水,创新采用“轻资产、重服务”模式,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建与存量转化等多维路径,构建起覆盖高端人才、企业精英和青年群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从香港来锡创业的王先生今年8月入住无锡奥克伍德城中酒店公寓,将长居一年。“这里离地铁站、高铁站非常近,去机场也很快捷,配套及服务都比一般酒店更人性化,适合我长期在无锡驻点办公和商务约见。”王先生盛赞。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饭店1万平方米空置面积升级改造,经与国际品牌雅诗阁合作,可为科技行业等领域高端人才提供品质租住体验。
“除了奥克伍德这类高端服务式公寓,我们还自主打造‘溪寓’品牌,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商务精英人士。”溪寓公司工作人员程以南介绍,通过对汇利大厦部分楼层实施整体租赁改造,134间“溪寓”品牌人才公寓将于今年11月开业,作为溪寓公司首个自运营项目,全力构建“人才公寓+求职旅社+苏青驿站”三类服务体系,着力打造青年人才社区。
市场化力量同样活跃。自2015年进入无锡市场以来,尔家公司目前已管理17家门店、超万套房源,旗下涵盖尔家国际、尔家社区和尔家启航等多个系列品牌,整体出租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其中,酒店式公寓月租从1600元至4500元不等,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居住需求。
面对全市3万多间人才公寓,如何实现高效匹配与管理?无锡正以数字化赋能打通服务全链条。市委人才办人士介绍,线上“太湖人才公寓”总入口即将开通,整合房源展示、资格审核、补贴申领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一屏办理、一键直达”。线下则规划“一厅、两店”空间布局:“城市人才会客厅”拟建于火车站北广场,成为人才来锡的“首站入口”;南北两翼的无锡φ+国际人才社区和经开尚贤人才社区作为旗舰项目,以总计2635套的高品质房源树立服务标杆,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人才安居生态。
“职住平衡”换来“拴心留才”
人才跟着产业走,公寓跟着需求建。在无锡,“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不仅是人才公寓建设的核心原则,更已成为“拴心留才”的关键一招。
住房性质导致的补贴申领难题,曾让不少应届毕业生倍感困扰。毕业生小刘就因所住人才公寓属于商业配套性质,无法申领政府租房补贴,不得不搬离重新找房。这一痛点,在位于无锡经开区的国家传感园人才公寓找到了破解之道。该项目原本属招商引资的配套项目,经公寓管理方与政府多次沟通协调,于今年7月成功转换为保障性住房性质,成为全市首个无需租赁备案、仍可申领补贴的配套型公寓。
“转变之后,符合条件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每年可申请1.6万元区级租房补贴,并享受民用水电价,切实减轻了经济压力。”公寓相关负责人朱炜介绍,目前4栋楼的1114套房间出租率约70%,不仅服务个体人才,更优先满足车联天下、麦田能源等重点企业超440名员工的集中住宿需求,有效帮助企业减轻安置负担、缩短通勤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放眼全市,人才公寓以多样化形态精准匹配产业布局:江阴敔山湾人才公寓依托优美环境留住制造业技术骨干;宜兴“栖·氿空间”紧邻环科园,服务环保科创人才;梁溪雅诗阁·雅院公寓坐落核心商圈,吸引中高端商务人群;新吴太湖湾科创城人才社区则配套完善的教育、医疗及运动资源,契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精英需求。
市委人才办人士介绍,未来5年无锡计划每年新增人才公寓1万套(间),力争实现三个“90%”目标:市场化运营率超90%、重点产业园区配套率超90%、人才满意度超90%。同时将拟定星级评定标准,从硬件设施、运营服务、智能科技、社区生态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直接与政策资源和收费标准挂钩。此外,房源数量、入住率及满意度等指标拟纳入党建考核,推动服务品质与管理效率持续提升,系统性强化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配置,真正实现“以房留人、以人兴产、以产促城”的良性循环。(陈菁菁、张庭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