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建平 赵晓勇
布放管道、组装设备、调试机器……连日来,位于泰兴市黄桥经济开发区的长虹三杰四期高倍率锂电研发生产项目车间,工人们正加紧对制浆及上料系统进行计量校准,开展机台清扫、管道清洗工作。
“空压机、制氮机、冷冻机、冷水塔等动力设备,污水处理系统等外围配套设施全部具备运行能力。”项目现场负责人刘伟介绍,投资32亿元的长虹三杰四期是省重大项目,由国内外一流技术团队开发,致力打造行业数字化标杆工厂。项目预计今年6月投入生产,将上马4条新生产线,全部采用300PPM速度,每分钟可产出300只电池服务全球知名品牌客户。
“别看一节小小的电池,其生产工序十分复杂,比如正极涂布这一关键工序,对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控制等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先进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将电阻式充放电技术优化为逆变式充放电,有效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同时实现能耗回收再利用。目前,企业单线全自动外观检测设备每日可自动检测识别25万只电芯,较传统人工全检减少用工80%;高速自动线配置有较完整的视觉检测系统,对产品质量把控标准更加精准、严格。
走进该公司200PPM全自动智能制造车间,2条全球领先的高倍率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可用于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家用吸尘器、无人机、电动摩托车等领域的高倍率圆柱锂电池在这里依次下线,机器人来回穿梭,把电池运到指定仓库。
“200PPM,就是每分钟可产出200只电池,效率较以前提高2倍。”王先进透露,一开始企业生产是半自动化,配料称重、投料、装备等工序均需人工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一致性。而200PPM全自动智能制造项目的22道工序全部采取全自动模式,用工数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现在每条产线都是满产饱和状态。
王先进告诉记者,企业先后攻克电池寿命、自放电、安全等一道道难关,研发出功率输出高、寿命长且自放电低的2.0AH、2.5AH等高倍率动力锂电池,自放电损耗控制在每个月1%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引进韩国全自动装备生产线,建设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化制造车间,日产锂电池达到60万只,年产能由过去的1GWh提升至1.5GWh,人均产值提高1倍,能耗降低近20%。公司产品在电动工具用圆柱动力型锂电池细分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进入力神、博世、凯驰、史丹利百得等全球一线家用电器品牌的配套圈。
从2016年至今,长虹三杰基本上以“亿级”速度跳跃,2016年突破亿元、2017年突破2亿元、2018年突破3亿元……2024年达16.5亿元,净利润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眼下,长虹三杰又开发出可在零下40摄氏度使用的超低温电池,以及放电倍率达到10C至15C、容量达到3000至4000mAh的高倍率锂电池。“电池放电倍率和容量越大,应用范围就越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还能应用在快速充放电的无绳吸尘器、园林工具、电动工具等家电设备上。”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清欣表示,敢于投资、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是三杰公司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