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景说长江”交流对话在张家港举行
2025-10-27 08:21: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强慧娟) 10月25日,一场以“走进百景说长江”为主题的文化对话在张家港举行。本次活动以“百景”为脉络,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过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红色传承、新时代发展四类景观的立体呈现,展开了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从南京江豚驿站的生态修复到常州焦溪古镇的千年文脉,从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的红色精神到镇江谏壁船闸的时代工程……百景如珠,串联起江苏长江文化的整体叙事。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长江百景展现了江苏长江文化的深厚性、丰富性与创造性。从宽阔的江面、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到优美的江岸江滩、珍稀的江豚种群,再到沿线名城名镇和美丽乡村,这些景观共同构建了“人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生动图景。他建议,应从多学科角度深度解读每个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为长江经济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智慧借鉴。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如何将长江百景转化为发展动能?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聚焦于“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化。他表示,百景不应止于观赏,而应通过“地点精神”的塑造与“城市文化资本”的运营,转化为可参与、可沉浸、可记忆的生活场景。他呼吁在百景中选择部分代表性、具有停留价值的核心节点,形成“可走进去、可坐下来、可留下来”的体验体系,让长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将长江百景视为“江苏长江文化的基因库”,强调要在标识化基础上实现内涵的深度挖掘。他特别重视数字化在文化显形中的关键作用,主张以科技手段让隐性的文化价值“看得见、读得懂、感受得到”。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秦宗财以《“长江百景”文化传播与城市的人文经济转型》为题,从传播维度提出破局思路:以多元主体聚能、数字化技术赋能,让长江文化“可知、可感、可体验”。他表示,“长江百景”作为标志性文旅产品,不仅体现了“水韵江苏”的鲜明特征,还彰显了江苏“以景为珠、以珠串线、以线带面”的整体发展思路。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