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盐碱地立体种出“金豆豆”
2025-05-18 08:1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丁宏波 王颖) 正是蚕豆收获时节,12日,走在如东县大豫镇海堤生态种植区,眼前一派“林下生金”的丰收图景:水杉树旁,半人高的蚕豆秆上挂满豆荚,戴着草帽的工人们熟练地将青翠的蚕豆荚撸下装筐。“收上来的豆荚既长又鼓。”大豫镇崔氏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建辉喜形于色。

5月11日至12日,国内50余位豆科专家深入如东、如皋等蚕豆种植地,对林下种植、盐碱地种植、套种模式等展开实地考察,并对“鲜食蚕豆高产创建新品种示范”进行测产。测产结果:“通青1号”荚色翠绿、单荚粒数都在3粒以上、亩产鲜荚1498.4千克;按当日鲜荚地头价1.6元/千克计,亩产值2397.4元。对此,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新研究员给予高度评价:在今年极度干旱气候条件下,“通青1号”品种抗逆性较好、产量较高,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树冠遮阴能降低地表温度,林下豆田则保水保墒,形成天然的立体种植体系。”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通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豆类团队负责人王学军介绍,团队充分利用土地闲置空间创新种植模式,丰富农业种植结构。如今,每亩林地增收鲜豆近千公斤,还能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一地生多金”。

南通是全国鲜食蚕豆重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占江苏省种植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自上世纪90年代起,沿江农科所率先在全国开展大粒、大荚鲜食蚕豆育种工作,并育成我国首批通过跨区审(鉴)的“通蚕鲜”系列鲜食蚕豆品种。近年来当地在盐碱地改良、林下经济开发等领域走出特色路径,在鲜食蚕豆领域逐渐打造出“南通味道”金字招牌。王学军说,将不断优化“良种+良法+良制”的产业化体系,计划将“通蚕鲜”系列品种推广至多个省份,让更多“金豆豆”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作者:  编辑: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