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雄姿。 邵丹 摄
□ 本报记者 田墨池
一脚油门,10分钟不到,眼前已是彼岸。11月26日上午9时,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从南京栖霞到江北,从此迈入“分钟级”高效通勤时代。
作为“十四五”期间南京重大交通工程,新生圩长江大桥全长13.17公里,主线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六车道,全程免费通行。它不仅是一座跨江大桥,更是一条贯穿城市脉络的“发展轴线”。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桥串联起栖霞、江北新区、经开区三大板块,市民从南京南站出发,可经东麒路快速上桥,将极大缓解绕城公路及绕越高速东南环线的通行压力。
一桥贯通,产业“握手”更紧。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客户来访、货物运输,绕行费时费力。如今,大桥直通园区,物流效率提升,商务往来‘像走家串门’,区位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竞争力。”
交通的贯通,为产业协同打开了新空间。华设设计集团综合规划院总监仲小飞表示,大桥南岸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北岸重点发展临港制造、节能环保与航空航天等产业。大桥的贯通,将加速两岸产业联动,形成新的产业高地。同时,还将加速江北G328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与江南G312产业创新走廊、南京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协同联动,形成南北纵横的产业创新网络,带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以“一跨过江”的悬索桥设计横跨长江。中交二航局四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佳嘉说,大桥主跨达1760米,创下国内同类型桥梁跨径之最。这一设计可满足5万吨级海轮通航需求,避免多跨桥对航道的干扰,消除往来船只撞击桥墩的风险,提升航运安全与效率。
放眼未来,南京的跨江交通体系正加速织密。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宁仪扬市域(郊)铁路过江通道、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通道以及锦文路过江通道建设,同步完善两岸路网衔接,预计到“十五五”末,全市过江通道将达15处(17条),形成“更均衡、更立体、更便捷”的跨江交通体系,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国家级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1座、在建8座。在南京,已有6条城市道路过江通道实现免费通行,分别是南京长江大桥、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江心洲长江大桥、燕子矶长江隧道、新生圩长江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