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唐 悦
10月29日,第十三届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在南京开幕。本届“老博会”以“苏适养老,焕新享老”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近500家品牌养老企业和机构参展,在多维度、多赛道上展现银发经济的蓬勃活力,以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新局,以人为本定义未来养老。其间还将举办15场配套活动,涵盖创新研讨会、银发经济创业者大会、江苏科技助残联盟成立大会等。
本届“老博会”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吸引近百家外省市优质养老企业组团参展。河北伟誉康养集团的一个“方盒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台“微型高压氧舱”,高、宽约2米,体积远小于医院专用的大型氧舱,但内部可同时容纳2至3人康复治疗,众多观众和采购商排队进舱体验。“这款高压氧舱能改善亚健康、失眠,主要面向养老机构和康复中心,售价仅约10万元。”企业负责人姜源详细介绍,“相比医院使用的2个大气压氧舱,我们的产品压力控制在1.5个大气压,安全性更高,价格也更便宜。它能配合专业医疗手段,改善老年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同时还提供雾化等服务,契合现代康养理念。”
伟誉康养还将一辆经过改造的面包车开进展馆,车后排座椅被替换成可电动抬升并旋转的特殊座椅,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车。“有需求的家庭无需购买昂贵的专用‘福祉车’,只需改装这款座椅,即可实现车辆的无障碍功能转换,我们提供上门安装服务。”姜源手持遥控器,现场演示座椅如何平稳升降、旋转,协助使用者上下车。他补充说,小型轿车的前排座椅或商务车的中间排座椅均可进行改装。
“一开始,我们只生产扶手、助浴椅等基础产品。近两年,开始大力投入前沿智能化康养产品研发。市场需要,就是企业转型方向。”姜源坦言。如今,展会成为一个高效的销售平台。开幕当天,已有多家江苏本地养老机构主动和他接洽,留下采购意向。
在江苏小艾机器人公司展位前,总经理林云正热情地向观众介绍不同种类的护理机器人。“它叫‘助便士’,负责为卧床老人处理大小便;它叫‘助浴士’,是移动淋浴擦洗机器人;它叫‘助行师’,是辅助站立和行走训练的机器人。它们不仅能卖,还能租。以‘助便士’为例,售价5.98万元,月租金仅1500元左右,对于有临时照护需求的家庭而言,租赁更灵活、更经济。”据了解,小艾机器人的“助便士”机器人年销量和租赁已达数千台,销售额近3亿元。“在市场验证阶段,规模化应用有助于摊薄成本,降低售价,形成良性循环。希望低成本的租赁模式,降低体验门槛,让新产品更快投用。”林云介绍,这几款机器人目前已在南京理工大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展示和试点销售。
林云带来的另一款健康管理机器人售价3.98万元,不仅能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还能连接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体检与诊断,并与家属端保持信息联动。“早期的健康机器人更侧重于陪伴,像个‘大玩具’。如今产品一机多能,提供贴身式看护,有望大规模进入家庭和各类养老机构。”林云信心满满地说。
养老领域的每一项发明与创新,都是对生命的深切尊重。正如上海天与智慧养老公司数字化运营总监糜天琛在演示产品时所言:“例如,将浴缸改造为淋浴区,并非简单的装修工程,而是工程师深度研究老人日常活动轨迹后,做出的长期动线规划。以人为本,把握市场脉搏,才能站上养老产业风口。”
“这件看似普通的马甲,售价3680元,究竟藏着什么奥秘?”在路演舞台上,南京御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斌卖了个关子。话音未落,身着马甲的演示模特突然摔倒,刹那间,马甲里的气囊在头部和腰部位置瞬间弹出,模特安然无恙。这款内置特殊芯片的智能防摔马甲,能在摔倒的毫秒间快速识别并“引爆”气囊,形成360度防护,同时将摔倒位置和警报信息发送到监护人手机上。“该产品不仅老人能用,户外骑行者也能用。”刘斌说。
科技赋能,已成为“老博会”的“核心主线”。展场内,众多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AI银发顾问”“智慧居家安全解决方案”等创新创意,从硬件支撑、服务配套与快速响应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尝试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有2175万老年人,中度老龄化社会亟须多元养老做支撑,这既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动社会投资与服务消费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投资于人”战略在民政民生领域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