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就生态“圈” 产业栖“高”枝
2025-10-04 08:18: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7%、27.3%。

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真金白银持续投入,南京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实现投资“摸高”,更逐步从单点突破向全产业链延伸,从产业环节向上攀登至生态圈构建,实现全方位“摸高”。

在产业链上“摸高”,突破关键环节

塔吊林立,钢筋纵横。走进先导医疗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建设激情扑面而来。先导科技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监金维召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土建已全面进入地上施工阶段,最快一层已建起。“我们全力冲刺,希望年底全部厂房封顶!”

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投资信心与发展决心。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其中高端设备投入占比近18亿元。“设备预付款和进度款已支付约5亿元,加上工程款和土地款,已投入大量资金。”金维召表示,这是迈向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制造、服务更广阔市场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该集团此前数十年深耕于高端医疗设备的核心——新材料与探测器领域,是产业链上游的“隐形冠军”。2023年,通过对奥泰医疗的战略并购,企业成功实现从“部件供应商”向“整机制造商”的关键一跃。

“项目主要建设核磁共振(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DR、彩超等医疗器械标准化生产线以及医疗检测平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源头材料到最终整机,完全自主可控地打造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如核磁共振、CT、超声等,成本将大幅下降,打破国外长期垄断。”金维召说。

高技术制造业,就是要往高处攀登、向难处攻坚。今年以来,南京高技术制造业瞄准“卡脖子”问题,自立自强步伐坚定。从关键部件到整机龙头,先导科技在产业链上“摸高”,成为南京高技术制造业“链式”突破的生动缩影。

在生态圈中“摸高”,推动集群发展

森林探险、沙漠考察、远洋作业……在信号盲区如何保持通讯?

在位于玄武区红山新城的电子城(南京)未来产业创新基地内,中科睿格团队正加紧研发手机直联和SAR遥感共享平台卫星。

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等目标。

与依赖地面基站的移动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借助手机或车载终端,通过特定卫星实现信号收发。“合理的星座设计可保障在偏远地区、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信号的稳定畅通。”中科睿格副总经理魏祥泉表示,团队已投入数千万元推进研发,“若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有望投入使用。”

今年7月,中科睿格将全国总部正式落户玄武区,致力于打造覆盖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圈,真正让天上的“星”转化为地上的“新”产业。

高技术制造业项目“串珠成链”,不仅增强产业链韧性,也形成强大辐射带动效应。魏祥泉说:“我们计划吸引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入驻园区,首批计划引入3—5家关联企业,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降本增效。”

为“摸高”架梯筑基,优化创新环境

高技术制造业之所以敢跳起来“摸高”,离不开资源、环境“架梯子”“补营养”。

近年来,南京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营造了优质生态。

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南京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9位,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热带雨林”。此前,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评价报告(2023)》,南京以89.38的高分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一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今年5月,省级重大项目星河动力航天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在南京开工,星河动力航天是六合区引进的航空航天头部企业,计划在龙袍新城产业片区建设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智能制造基地。该项目立项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6月,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期项目开工,总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约1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项目接连落地,为南京高技术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政策赋能、平台支撑与项目带动下,南京正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在“链”上延伸、在“圈”中融合,不断跃升发展能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作者:  编辑: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