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记忆彩虹 建设“颐养之城”
2025-10-03 07:4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9月19日上午,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欢声不断,“守护认知,拥抱心灵彩虹”主题活动正有序开展。 扬州五台山医院的专家一边发放图文手册,一边讲解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扬州市朗诵协会的志愿者带领老人们齐声诵读《扬州慢·淮左名都》,熟悉的词句引来阵阵乡音应和;医护人员手把手教老人做手指操,现场气氛温馨活跃。这场由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活动,正是扬州持续推进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生动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扬州市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13个设区市的“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末,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33.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2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00.45万人,占比22.72%;80岁以上高龄老人19.2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37%。近年来,扬州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摆在突出位置,以全国首部《老年人优待条例》实施为契机,扎实推进“颐养之城”建设,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网络。

为重点老人撑起“守护伞”

面对“认知障碍”这一老年群体常见问题,扬州逐步构建“预防—筛查—康复—养护—培训”五位一体的服务链。

在竹西社区的活动中,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精神科专家蒋新锋用数据提醒现场老人和家属,“全球每3秒新增一例认知障碍患者,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活动还精心设置了“记忆银行”诵读、“心有灵犀”互动游戏等环节,让老年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认知筛查。

专业力量与社区资源正加速融合。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推行“9至12人小单元照护模式”,为认知症老人提供精细化服务;扬州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旗下养老机构中,认知症照护专区占比达20%,今年计划再新建8个专区,并在社区推广筛查评估。基层社区更是将服务做到老人心坎上:广陵区汶河街道四望亭社区为九旬老人进行浴室防滑改造,有效化解“洗澡难”问题。

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

扬州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在2025年全市民政会议上明确目标:新建32个颐养社区、21个银发助餐点,实施30个老年精神关爱项目,开展3万人次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

真金白银的投入保障了建设实效,扬州已累计安排4.8亿元建成235个颐养示范社区,实现主城区基本覆盖,“颐养之城”项目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政策持续向基层延伸、向实处发力。9月19日当天,江都区召开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宣讲会,邀请河海大学人口研究所专家黄健元为镇村社区工作者传授科学应对老龄化的方法。

覆盖全市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也加快推进:去年7365户完成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实现“零支出”;今年计划再改造3500户。城乡统筹同步推进,扬州80个乡村的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提升;1416个养老服务站点遍布城乡,形成“一刻钟服务圈”,让老人求助有门、服务便捷。

助“银发”跨越“数字鸿沟”

“多亏智能手环救了我!”广陵区曲江街道沙南社区79岁的蔡奶奶至今心有余悸。去年她因心率异常触发报警,社区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救助。扬州搭建的居家养老智慧平台,借助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实现危急情况快速响应。

在这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古城,老年人正积极融入数字时代。第四届“老年达人”智能技术运用大赛,激发全城老人学习热情,全年3万人次的培训,帮助老人掌握预约挂号、线上缴费等技能。扬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将建设市级老年产品用品展示平台和8个适老生活体验中心,让老人直观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深化,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1.23%,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有人管”。

要“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为”。 9月中旬,四望亭社区举办了一场防诈宣传活动,72岁的老党员季晓阳熟练演示手机APP操作,引来数十位老人围观学习。在这个老龄人口占比近半的老小区,书法班、合唱团常年满员。放眼全市,7个“银龄行动”项目全年开展活动逾百场,退休医生担任健康讲师,返乡老兵组成红色宣讲队,老人们充分发挥余热,心情开朗、笑声爽朗。

作者:倪 敏  编辑: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