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季 铖
7月20日晚,“苏超”赛场上,南京队5比1大胜扬州队,南京各大商圈里的“第二现场”一次次被点燃,热度也瞬时传到消费领域,球迷们“买买买”的身影随处可见;4天前,南京召开全市产业攻坚汇报交流暨推进大会,晒出亮眼成绩单,再一次吹响产业强市的号角……
炎炎夏日的金陵大地上,投资与消费正在这里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合奏。上半年,南京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两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跃升,双轮齐驱,牵引着南京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疾驰,推背感满满。
招引“准”,新项目纷至沓来
在全球经济承压的当下,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分量愈发凸显。南京始终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锚定“新”字发力,以先进制造业为支点撬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持续厚植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7月20日,浦口经济开发区与华天科技及“AI+机器人”领域的领军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华天科技将通过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南京实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超百亿”目标。这是南京机器人产业版图上的最新一笔。一个多月前,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14个覆盖产业全链条核心环节的项目签约。一个个项目争相扎根的背后,是上半年全市机器人产业19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0%的实绩。
新项目纷至沓来,源于南京调好了产业发展的准心——“1+4+6”工作组织体系。“1”代表统筹全局的市产业强市办公室;“4”是3月揭牌的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6”则代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6个产业专班。
围绕“4+6”体系,全市投促系统实施“信息渠道攻坚”,二季度以来,走访企业协会超600家,获取项目线索310条,筛选104个重点项目市区联合推进;南京市工信局围绕12个产业方向、27个细分领域,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链图谱,明确招商主攻方向和目标;南京市科技局为4个产业攻坚专班成果转化组提供330条成果和需求信息,协同板块推动产业攻坚成果落地……
清晰的架构、明确的“靶心”,让各部门拧成一股绳有的放矢,交出一份精彩的半年报:南京全市成功招引105个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6月当月增长7.6%。
引力“强”,好产业接连重仓
7月22日,江宁滨江开发区再迎“老熟人”——扎根8年的南京北路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着总投资6亿元的新项目签约。选择在本土加仓,彰显了企业扎根园区的信心。
这样“老树发新枝”的例子如今经常在南京上演。这几天,位于汤山街道工业集中区的南京东利来光电新项目现场一片火热。公司扎根汤山18年,其间不断加码投资,今年再投入2亿元启动新项目,建成后企业总产值将达3.45亿元。溧水经开区的南京恒天领锐二期项目现场,工人们也是加班加点,作为溧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今年初公司再增资8亿元上马新项目。
龙头项目、优质企业接连增资重仓,似乎南京有种强大的引力,吸引着他们不断在这片产业热土加码。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点赞了南京的营商环境,表示这就是他们持续看好南京、重仓南京的重要原因。
江宁的全链审批服务,经过多年打磨已非常成熟,重点项目一落户,当地就根据企业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牵头多部门协同服务,政策咨询“秒回复”,材料预审“不过夜”。落户江宁开发区的中储国能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仅用5天,就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5张关键证书,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月开工。
江北新区以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位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恒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从企业决策启动到完成相关审批手续,仅用4个多月,目前已进入土建施工和钢结构安装阶段。
优良营商环境这股引力,还将变得更强。全市产业攻坚推进大会上,南京旗帜鲜明地提出,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动政企双方同心协力,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
消费“旺”,大商圈熙熙攘攘
7月20日晚,伴随着南京队一次又一次进球,建邺区华采天地户外下沉广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播“苏超”比赛的大屏前,球迷激情澎湃。新街口商圈的夜空同样被“苏超”赛事直播的大屏点亮,新百商场门外广场上坐满了球迷。据不完全统计,当晚南京全市设置超60个“第二现场”,吸引观赛客流超25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额逾3亿元,周边住宿餐饮样本企业营业额增长超三成。
“苏超”的火热给本就热闹的南京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上半年,南京商圈捷报频传,一批新店迎来开门红,金陵中环开业首日客流量破5万人次,销售额破千万元;苏宁MAX超级体验店融合科技与非遗元素,焕新首日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京东MALL南京首店落户南部新城,首月客流量超40万人次……
新商场来了,首发、首秀、首演也纷纷落子金陵。6月25日的2025首发经济发展大会上,多个首发首秀品牌、产品亮相。会上,南京率先出台《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15条措施打造“首发南京”IP,并对首发品牌、商业载体等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近年来,南京引进约1200家首店,汇聚95%以上国际一线品牌,首店数量和能级齐步并进,成为激活内需、促进消费的“法宝”之一。
“以旧换新”政策徐徐用力,也为消费市场持续注入能量。鼓楼区上半年零售业完成238.9亿元,跑出33%的增幅,其中京东五星、谷澜、投石商贸贡献的增量位居前三,且全部与家电“以旧换新”相关。以京东五星为例,“五一”假期期间,电器订单中“以旧换新”占比78%,学习平板、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品类增幅均超60%。
从工业投资的“加速跑”到消费市场的“烟火旺”,南京的半年答卷里,有着双轮驱动的强劲势头,更蕴藏着这座城市稳步向前的雄厚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