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
通讯员宁发轩
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万个;推进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安装及更新工程;组织送好戏进社区、进乡村演出210场……
今年年初,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共十大类42项,涵盖就业创业、公共安全、为老服务、文体服务等多个方面。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截至6月底,本年度42项民生实事任务均达超半年目标。
民生服务更普惠
7月1日,栖霞区实验小学前塘路校区教室内,剪刀游走,铜丝弯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非遗掐丝珐琅的妙趣。同日,南京市“爱心暑托班”服务正式启动。
据了解,在7月至8月期间,我市将开设不少于202个公益性暑托班,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重点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等提供安全有意义的假期免费托管服务。
炎炎夏日,阵阵清凉不仅在“爱心暑托班”里,也吹到了中小学的教室里。为给孩子们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推进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安装及更新工程”是2025年南京市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寒假期间,教育部门已会同供电部门对全市学校用电设备及负荷的情况展开摸排,为需要增容的学校全面制定供电方案。上半年已全部完成1058间新增教室空调和相关电力线路改造及用电增容任务,实现全市中小学普通教室空调全覆盖。
今年4月,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执业药师协会来宁专题调研“精准助老”药事服务工作,我市经验获推广。深化为老服务,全市各部门拿出实招硬招。今年以来,我市新增“精准助老”服务站点7家,持续为老年群体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药学服务。同时,上半年完成4家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建设,有效拓展老年人服务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
公共服务更可及
消防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今年我市将完成全市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任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标准化消防柜整齐分布在小区入口、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内部灭火救援装备完备,为居民提供一份“家门口”的安全感。据了解,截至目前,新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585家。
设施身边化、服务多元化,今年以来,我市组织文化惠民演出96场、红色宣讲298场,新增3家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和41片“家门口”健身场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点缀着每个市民的生活,让日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滋味。
“前往省人医的乘客,可从2号口至汉中路、莫愁路公交站台,换乘B90就医专线直达省人医门诊楼,具体运行时间可见引导牌……”7月10日,省人民医院第二条就医公交专线B90路正式开通,以省人医门诊部为起终点,串联地铁2号线上海路站、汉中门站和7号线清凉山站,途经南京脑科医院、省口腔医院、省中医院等,实现“下了公交即入院”的便捷服务,大大方便需要在几家医院辗转就诊的患者。
为持续提升城市功能与安全韧性,今年以来,我市已新辟优化24条公交线路,完成3处河道整治工程。完成老旧市政燃气管道更新改造18.2公里,升级改造103个校园周边技防设施。
合力推进更高效
据了解,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十个类别包括支持就业创业、保障公共安全、推进教育惠民、深化为老服务、优化健康服务、帮扶重点群体、丰富文体生活、改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出行、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始终聚焦民生“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全市重大项目、重点用工主体、四大攻坚产业“链主”企业等,多渠道筹措就业岗位13.8万个。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启动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融合健康管理门诊建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着眼于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有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创新政策举措,围绕老旧电梯安全评估与更新、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职工食堂建设等工作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及规范指引,不断夯实各领域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