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淮安
2025-08-06 09:18: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通讯员 黄兵号 陆 晔 王志轩

盛夏时节的淮安,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街道环境整洁,“车让人、人守规”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闹非凡,“比赛第一、文明也第一”的观赛氛围浓厚……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近年来,淮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文明培育育新人

近年来,淮安市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

让“身边人”成为“身边好人”。紧紧围绕“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标准,完善基层发现、群众推荐、组织评议、公开公示、动态管理的全流程闭环机制,选树了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人(组)、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4人(组),“中国好人”87人(组)、“江苏好人”244人(组)。

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国家、省、市媒体专题报道我市先进典型事迹万余篇;“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专题展览”巡回展出20余场;承接“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巡演……持续扩大先进典型影响力、感染力,以学习宣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更多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

让“正能量”感受“真温暖”。在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慰问各级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少年等先进典型。设立99公益日“德润淮安 好人好报”项目,筹集善款专门用于帮扶困难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邀请先进典型作为嘉宾参加年拜会、“苏超”等重要活动,联动多部门、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优惠服务,将关怀礼遇落细落实。

着眼未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倡议反响热烈。创新出台《淮安市中小学生文明倡议微九条》,策划制作推出系列宣传海报和微视频,并在全市“六一”儿童节活动现场发布。部署开展“践行《文明倡议微九条》 争做‘四个自信’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全市中小学生提升文明素养、加强道德养成。截至目前,累计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人、“新时代江苏好少年”27人。

一批活动成果丰硕。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都是收信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级主流媒体多次推介报道,新旅光荣传统登上全国、全省“开学第一课”。精心组织“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和“童真里的色彩”儿童画创作等系列美育活动,我市优秀作品多次在央视活动现场呈现,展现我市青少年良好精神风貌和美育成果。

一套体系呵护心灵。加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开通“96111”安老师服务热线,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四进”活动600余场次,推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和新媒体产品,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方式,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形成文明生活新风尚——

文明氛围日益浓厚。持续打造“文明满淮”城市文明品牌,推出新版“淮安文明市民12条”,开展“服务要文明”“出行要礼让”“办事要排队”“遛狗要牵绳”“节约不浪费”等特色行动,推进践行自然简约、绿色低碳、学习阅读、向上向善、奋发奋斗、同心同向的“六种文明新风尚”,引导人们养成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观演等文明习惯,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建成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被中国作协评为“全民阅读推广城市”。建成覆盖城乡、便民惠民的阅读阵地,淮安书房品牌效应日益彰显。连续5年开展未成年人阅读地图体验护照打卡活动,连续4年开展大学生阅读种子志愿服务行动,连续4年开展“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香淮安内涵进一步丰富,阅读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文明实践聚民心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因地制宜、简约适度、彰显特色”的原则,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化整合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构建“1+10+X”立体化宣讲体系,以各级宣讲团为主要力量,组建专家学者、“百姓名嘴”、青年先锋、“红色轻骑兵”等特色宣讲队伍,组织农村、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打造“理论宣讲基层行”“‘淮’有信仰”等特色活动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中一场场富有深度和温度的宣讲持续开展。

淮安各地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以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用党的创新理论感召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阵地建设全覆盖。高标准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探索打造金湖县尧帝古城广场等一批文明实践点,建立大运河百里画廊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线路,构建起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实践网络。

实践活动常态化。定期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行事历,发布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南,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持续融入乡村振兴、移风易俗、道德实践、文化惠民等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均开展万余场。

志愿服务送温暖。聚焦百姓痛点难点,组织开展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农船课堂、“村宣”理论宣讲大舞台、文明实践大集、“山爸山妈”、非遗小课堂、中医夜市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舞动乡村”项目入选国家级项目库,8个对象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以文化人、以文润心——

红色基因砥砺精神。传承弘扬以周恩来崇高品质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80周年、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80周年等主题活动庄重热烈。发挥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瞻仰参观、敬献花篮等红色教育活动,激励引领全市上下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龙舟赛”“缘定淮安”“中秋拜月”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创建惠民生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导向,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着眼解决群众关心问题。把文明创建的过程当成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突出民生问题解决。畅通“12345”服务热线、媒体“政风热线”等监督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迅速处理,及时回应。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维护、交通秩序提优、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提升等工作,实施“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春风伴护你我出行”等专项行动,推动解决环境差、停车难、交通堵、小区乱等一大批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方法。聚焦“瘦身、减负、少测、低扰、降噪、提质”工作原则,摒弃老思路、旧方法,把创建工作做在平常,更好发挥文明城市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科技赋能,采用不接触、无感化方式开展监测,加大群众对创建工作成效评价的权重,做到监测评估“无感无扰”,创建成果“可感可及”。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深化推进移风易俗。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良好风尚。我市整治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工作经验和涟水县以“戏”为媒推进移风易俗、盱眙县推广婚嫁“低彩礼”等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促进城乡文明交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推动文化服务下沉乡村。开展“城乡结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组织行业单位与基层乡村开展结对共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文明乡风的工作格局。

文明创建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

单位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组织开展“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窗口单位文明服务春风行动”“文明单位座谈交流”等相关活动,重点提升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引导各级行业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深化创建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家风家训宣传教育等活动,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培育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的家庭文化。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对照“六个好”标准,全面提升文明校园创建质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学习活动,发挥革命英烈、功勋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示范引领作用。

站在建设文明城市新的历史起点上,淮安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