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回应群众关切
2025-11-05 08:2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徐睿翔 实习生 殷梓峻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各地抢收抢烘,确保颗粒归仓。种粮大户的秋稻售卖有哪些途径?连续阴雨天给秋粮烘干带来哪些影响?如何确保农民售粮款及时兑付?11月4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肖延川、副局长李德带领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现场回应群众关切。

不少种粮大户反映,近来很难找到可以收购粮食的粮库,更多还是通过粮食经纪人来售卖粮食,议价空间较窄。记者在宿迁、徐州、盐城等地走访调查发现,由于仓库外包,仓容已满,加上目前没有收购任务,地方粮库并不面向种粮户收购粮食,而部分地区的多数中储粮直属库只接受网上竞拍卖粮。

“对于个别地区出现不能满足农民储粮、卖粮需求的情况,我们高度关注,并将协调帮助解决。”肖延川介绍,粮库不收粮主要原因是仓容已满或价格、质量不合适。“现在粮食市场是以市场化收购为主,政策性收购托底。对于农民一时卖不出粮的情况,我们要和地方粮食部门加强沟通,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把粮食卖出去;如果是质量问题,我们要通过提供除杂、减少水分、清理等服务措施使粮食达到标准,也可以推荐给相关粮食加工企业。”肖延川说。

为农服务落到实处,必须要信息公开。肖延川表示,粮食部门要加强信息服务,通过粮食系统的公共平台,及时为售粮农民提供价格、收购地点、仓容等信息。“目前可以通过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水韵苏米’平台来获得市场信息。”肖延川说。

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种粮大户张先生反映,今年雨水较多,导致新收的水稻含水量超标,烘干房需要排队,晾晒又没有地方。盐城种粮大户李先生说,由于一直找不到烘干场所,种植的水稻只能滞留在田里,没有办法收割。

据了解,除了粮食烘干房,各地粮食部门都设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是对新收的粮食进行清理、烘干、加工、销售等有偿服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但记者发现,不少受访农民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感知度并不高。

李德介绍,全省粮食烘干服务主体大致分为三块。一是农业部门建设的产后烘干设施,有6100多处;二是粮食部门认定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约220个;三是零散的种粮大户提供的烘干服务。“正常情况下的烘干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但今年的极端天气,暴露出粮食产后服务能力还不足。”李德表示,目前正在和国家、省财政协调,希望能够把装备提档升级,更好地提高烘干能力,解决烘干难、卖粮难问题。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种粮大户姜师傅说,去年当地一位粮食经纪人拖走自家10多万斤小麦和水稻之后,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脱,不肯支付购粮款。不少种粮大户也反映,当地粮库不收粮,只能卖给粮食经纪人,可对方先拖货后结账,万一欠款不还怎么办?

“现在市场收购主体呈多样化,我们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收购期间强化监管,谨防一些粮食经纪人用价格信息不对称来压价,或者在计量器具上做文章。”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办公室主任王吉富回应称,农民售粮款兑付一般要求不超过7天,对于高价收购、恶意打欠条的情况,将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通报一起。“我们还将对粮食经纪人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同时从技术和流程上打击拖款欠款行为。也提醒广大农民留有凭证,尽量要求书面约定,也可以进行录像录音留证。”王吉富现场表态,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帮助农民维权。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