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琼) 9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枢纽工程南、北船闸水下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为项目实现通水通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滨海枢纽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第四级枢纽建筑物,位于滨海县城南约6千米、入海水道与通榆河交汇处,主要建设任务是在一期地涵北侧新建二期立交地涵,新建南、北船闸及导航道,上下游引河扩挖6千米,深泓防护10.6千米,加固堤防等。工程建成后,上游洪泽湖洪水及渠北地区涝水将穿越通榆河顺利下泄,同时围绕“水运江苏”战略,协同推进现代水网和航道网建设,解决入海水道、总渠与通榆河间通航问题,为建设入海水道二级航道,连通连申线航道奠定基础。
据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工务处负责同志介绍,滨海枢纽工程建设通过构建枢纽工程全专业BIM(建造信息管理)模型,对实体工程进行数字映射和精准模拟,打造“数字大脑”,实现建设管理精细化;在全国水利行业中首次运用格栅混凝土地连墙,采用异形槽孔导墙、异形槽孔成槽等8项新技术,解决了格栅混凝土地连墙施工易塌方、成槽难度大等难题,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在施工现场布设各类传感器、采集装置,实时精准感知建筑物的应力、变形、渗流等性态,提升现场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