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付奇) 9月26日,省工信厅举办活动,发布“十四五”以来江苏制造“智改数转网联”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这是9月22日—28日“2025年中国制造宣传周”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宣传周以“创新融合 双向赋能”为主题,活动期间,工信部联合各地协同宣传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最新实践和丰硕成果。
据介绍,2021年12月,江苏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2023年10月,我省提出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2024年12月,再次出台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江苏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批推进模式,“一企一策”提供免费诊断服务,靶向制定转型方案;累计组织5万余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超6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围绕智能制造车间、工厂和数字化应用,累计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约4.8亿元,为6.1万余家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万余个,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1%、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9.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4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8家,15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
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扎实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设定可量化的具体目标——加快全省智能工厂梯度体系建设,每年引导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0余家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1000余家企业向卓越级智能工厂跃升;每年推动约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江苏制造全面迈向“江苏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