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团”帮你科学减重
2025-08-27 07:4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安 莹

8月19日,省人民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前来就医的30岁的陆先生显得有些忐忑。少年时期就开始超重的他,如今身高1.78米、体重达125公斤,面临高血压、高尿酸和睡眠呼吸困难等多重健康威胁。“上个楼都费劲,想运动的话身体负担太大。”陆先生告诉记者,肥胖已经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数据显示,江苏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7%,其中男性(38.1%)高于女性(33.3%),农村(38.9%)高于城市(33.5%)。为应对这一健康挑战,国家卫健委去年发起“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目前全省共有521家医疗机构开设619个体重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专家“组团”出诊的方式,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只需挂普通号,就可享受4个科室医生同诊室联合诊疗。省人民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集结营养科、康复科、减重外科和体检中心的多学科专家,给患者更全面、连贯的治疗建议。该院门诊部副主任蒋宏伟介绍,以往肥胖患者要奔波于多个专科之间,不同医生给出的建议不一,令患者困惑又疲惫,联合门诊有效解决了患者“东奔西跑”的困境。从外地专程赶来南京寻求减重治疗的陆先生深切感受到这种便利。他说,“没想到医院服务很周到,我先咨询手术减重问题,营养科专家还分析了饮食方面注意事项,体检中心也针对我的指标进行了解读。专家们看诊非常细致,真的让人很放心。”

“很多人的肥胖问题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形成,部分肥胖与内分泌疾病或长期营养问题相关,因此肥胖问题应尽早关注。”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潘寅兵分析说,科学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树立正确理念。常言道“管住嘴,迈开腿”,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持续健康地“管住嘴、迈开腿”并不意味着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而是应在科学指导下,实现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的平衡。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徐露特别提醒,流行的一些减重药物、“网红”饮食方案,并不是人人适用,需要经过医生的严格评估。BMI(体质指数)超过24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

除了及时寻医,对肥胖进行筛查、预警和干预也是体重管理的重要一环。我省多地推进产学研用,加强专业化、智能化适宜技术的应用。比如,泰州市启动肥胖症等慢性病防治“星网计划”民生工程,通过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患者睡眠、心率等健康数据,同步推送至基层医生端管理平台,在数据异常时进行提醒提示,实现对体重相关健康风险的动态追踪和早期干预。南京市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超能家医”系统,通过健康画像动态追踪体重管理相关指标,结合AI算法识别体重异常趋势,自动触发健康风险预警并推送个性化干预方案。

今年4月,省体育局、省总工会共同推出全省“减重减脂比赛”,全省2万余人开展百日挑战。常州市举办“医”起聊健康特别节目,利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启动减重减脂比赛活动,线上累计观(听)众达40万人次。扬州市在大型连锁餐厅、宾馆、公园等场所设立500余个体重自助监测点,配备智能体重秤、简易体脂秤、健康宣传栏等设施,为居民随时监测体重及体脂变化提供便利。

江苏还大力建设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地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支持性环境8467个。

省卫健委负责人介绍,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加快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局面。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