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研究》杂志刊发省委书记信长星署名文章
2025-04-30 16:14:00
来源:《学习与研究》
【字号:  】【打印

信长星

2024年11月,党中央召开社会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社会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实践探索,扎实履职尽责,努力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全省社会工作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度政治自觉扛起社会工作时代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价值取向、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基础保障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进全省社会工作。

牢牢把握社会工作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揭示了社会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同全国一样,社会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社会领域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从形势看,当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多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给社会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从挑战看,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社会领域面临更多挑战,一些风险触点多、燃点低、关联度高、传导快,“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自觉把社会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来认识和把握,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领会党中央组建社会工作部的战略考量,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社会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行稳致远。

牢牢把握社会工作的方向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工作的鲜明政治性、人民性。政治性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工作性质不同于西方社工机构的社会工作,而是党的社会工作,其目的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人民性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工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我们要把社会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更好把各方面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力量凝聚到党的事业中。

牢牢把握社会工作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责定位,赋予社会工作光荣的使命任务。社会工作的对象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这就决定了在工作导向上,必须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在实践路径上,必须善于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坚持一切工作到基层、一切工作靠基层;在衡量标准上,必须突出基层工作实效,看责任有没有传导到基层、资源有没有下沉到基层、问题有没有解决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把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牢牢把握江苏社会工作肩负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社会工作寄予厚望、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强富美高”宏伟蓝图,把“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其中重要内容;迈上新征程,强调要“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今年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是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具体化。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切实增强做好社会工作的责任担当,通过探索性、创造性的社会工作,更好把新兴领域的力量汇聚起来、活力激发出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把基层组织建得更强、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把人民群众联系服务好、组织发动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全面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动江苏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方面职责使命,对社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更好地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效能。

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效路径,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摆在优先位置来抓。江苏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起步早、基础好,但这一领域组织类型多、主体数量多、从业人员多、潜在风险多,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认真落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要求,制定实施江苏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补短板、强功能上下功夫,在探索创新、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切实把新兴领域这一“新生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有生力量”。一是全面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立足民营经济大省实际,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深入推进产业链党建,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创新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深化党建强企惠企实践探索,更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党建强、发展强”。二是全面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等行业党建工作,切实把党的工作融入新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同时以理顺党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引导他们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多作贡献。三是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坚持一手抓政治引领、一手抓服务管理,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基层站点建设”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有效路径,制定实施“情暖苏新”关爱凝聚具体举措,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组建志愿服务队、选聘兼职社区网格员等做法,更好发挥新就业群体在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要靠党组织来领导、靠党的组织体系来支撑、靠党员干部来推动。按照党中央部署,江苏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了农村党建“马庄经验”、城市党建“仙林经验”、非公党建“红豆经验”等一批典型案例。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各方协调联动,一体推动网格夯实、力量下沉、资源激活、数字赋能、“三治”融合,持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高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使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一是注重权力和责任相匹配,进一步理顺县乡权责关系,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完善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二是注重减负和赋能相统一,深入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序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让基层有更多精力和手段抓落实。三是注重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群众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近年来,江苏常态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排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普遍反映,干部作风更好了、党群关系更近了,很多好事实事办到了家门口。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群众安危冷暖感同身受,带着情怀和责任开展工作,实打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更多现实难题,让群众真认可、真获益。一是做细做实信访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好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推动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二是强化人民意见征集工作,建立健全日常征集与专题征集相结合、规范办理与转化运用相贯通的工作机制,统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上信箱等征集平台,拓宽社情民意征集渠道,让更多群众的“金点子”变成促进改革发展的好政策。三是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实施“爱满江苏志愿行”专项行动,鼓励更多人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让“人人可为、处处可见”的志愿服务成为江苏一道靓丽风景线。

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凝聚起推进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层各级从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建强队伍等基础工作抓起,主动作为、联动贯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着力构建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明责知责是履职尽责的基础和前提。202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江苏顺利完成省、市、县社会工作部门组建,积极整合力量、理顺机制、开展工作,为履行社会工作职责使命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健全完善党领导社会工作的制度机制,加强社会工作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督促落实,鼓励基层实践探索,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社会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建立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并将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等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策衔接。加强对社会工作的指导,推动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严肃纪律作风,确保责任能落实、工作能落地。注重发挥人大、政协的协商民主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社会工作。

加快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社会工作领域党务工作者都是社会工作基本力量,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建强用好。我们将完善社会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突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鼓励各类人才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对专业性强的社会工作坚持先培训再上岗。强化激励保障,增强社会工作者的归属感、荣誉感。

(作者系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