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生“金”,句容茶产业链发“新枝”
2025-05-05 06:3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许鹏锋 尹季璇 陈潇

谷雨时节,按惯例句容春茶采摘已经结束,但近日记者走访茅山茶场、窑业茶场、张庙茶场等多个茶场发现,这里依然一片繁忙。他们在忙什么?“重塑‘茅山长青’品牌,实现‘品种育苗、技术指导、生产资料、质量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推动句容茶叶高质量发展。”句容市委书记周必松给出了答案。

句容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约4.25万亩,在“中茶杯”“陆羽杯”评比中共获得特等奖128次,其中“茅山长青”创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然而只做一季春茶、品牌影响不足等现状,让句容茶产业始终难以做大做强。为此,该市出台《关于全面推动茶产业资源整合的总体方案》,实施茶产业发展“国企改革、产业固本、科研攻关、品牌提升、茶旅融合”五大行动,推动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2024年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活动中斩获4个五星茶样、5个四星茶样,全市去年茶叶产值达3.76亿元。

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品质好才能茶香四溢

4月21日,在位于茅山风景区的江苏句容茅山长青茶业有限公司茅山基地,全国技术能手周性枝一边紧盯着茶叶杀青机里叶片的变化,一边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茶与食品系副主任刘敏交流,还不忘叮嘱员工记录时间和温度。“今年春茶季,我们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一起,总结茅山长青制作工艺,形成企业标准。”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茅山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周性枝此前参与了“茅山长青”团体标准的制定。

有了团体标准,为何还要制定企业标准?句容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江苏句容茅山长青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戴军舰解释说,先前的品控力度不足,团体标准操作层面也不够明晰,导致市面上的茅山长青茶品质良莠不齐。去年句容国投集团组建茅山长青茶业公司,将茅山茶场、方山茶场两个国有茶场纳入管理,并取得了“茅山长青”商标独家管理使用权。

“此次制定的标准,包含《茅山长青茶等级标准》《茅山长青茶生产技术标准》等茅山长青品牌系列产品标准,涵盖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流程,包括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的工艺规范。”戴军舰告诉记者,近期将组织全市茶企进行免费培训,向符合企业标准的茶企授权商标使用,让更多高品质茅山长青茶上市销售。

科技赋能、富民增收,茶香一季到三季可采

4月21日一早,下蜀镇窑业茶场负责人吕晓安组织员工使用双人修剪机修剪茶树芽头。“修剪芽头既是为了促进茶树生长,也是便于接下来的机采夏秋茶。”吕晓安说,虽然夏秋茶不适合用于炒制绿茶,但可以供应给茶饮企业和奶茶店,综合效益一点不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人一组的采茶工使用手提式采茶机一天能采3000斤鲜叶,整个夏秋季可采摘8次夏秋茶,亩均效益达到2万元。

吕晓安的成功,吸引了周边茶场的加盟。今年除了容北茶谷、下蜀茶场这样的大茶场,小茶农的夏秋茶鲜叶也卖给窑业茶场,进行自动化分拣加工,当地夏秋茶总面积达1400亩。“有条件的茶园,我们会上门改造使其适合机械采茶;没条件的,我们会告知人工采摘鲜叶标准并进行收购,一斤鲜叶3元。”吕晓安说,现在熟练的采茶工一天能采100斤夏秋茶鲜叶,茶农的淡季收入增加了。

向科技要效益。在位于白兔镇的龙山茶场,场长袁兴兴忙着研发红茶新品种。“用传统手法将句容的夏秋茶做成红茶,口感不佳、成本也高,大家挣不到钱,后来镇江市农科院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攻关,开发了适合本地的优质红茶制备工艺技术。”袁兴兴说,去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工(精制)技能竞赛,比的是红茶,自己凭借日常积累斩获了二等奖。

据介绍,句容年产红茶达121.67吨,产值约2800万元,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茶旅融合、香飘万里,茶园长出更多“金叶子”

4月以来,前往后白镇张庙茶场的游客络绎不绝,10余亩的紫荆花、数百米的紫藤花长廊、茶树丛中的海棠花,让整个茶园花团锦簇。“我们种花的最初目的是借助这些相对高大的花树为低矮的茶树遮荫挡风,没想到竟成了网红打卡处,连央视都上了好几回。”张庙茶场负责人张德敏说。

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句容发挥“真山真水真生态”自然禀赋,推出一批茶旅融合景点:在江苏茶博园体验手工制茶乐趣,在天王镇浮山樱花园品茗浮山云雾茶,在句容喜客山堂茶文化体验中心学习茶道……茶文化与美景交相辉映,既带动了文旅消费,也提升了句容茶的知名度。串点成线的“茅山长青”茶旅二日游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我们正在开发‘茅山长青’品牌系列衍生品,包括精致茶点、果味茶饮、人文茶器等,丰富‘茅山长青’品牌内容,提高茶产业经济增长点。”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世军介绍,未来还会将黄精茶、桑叶茶等不含茶多酚的保健茶饮也纳入“茅山长青”品牌统一管理,让更多茶农享受到品牌价值提升带来的红利。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