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参加2025年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扬州参赛选手和教练专家载誉归来。
9月19日至23日,2025年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扬州选手斩获2金1银1铜5优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逐梦国赛 实现突破
全国技能大赛是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主办的国家级顶尖赛事,代表中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水平,堪称技能界的“全运会”。扬州参赛项目数量和获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金牌数量实现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市技能人才队伍的高水平建设成果。
来自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为扬州代表团夺得金牌的两位选手——可再生能源赛项选手徐王亮和集成电路工程技术赛项选手徐逸凡经过激烈角逐,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项目金牌,这是我市选手在该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谈及夺冠时刻,徐王亮激动不已。他说,当胸前挂上金牌,多年来学习、训练的场景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
“国赛是展示技艺、交流学习的殿堂,更是检验我们训练成果的考场。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和最坚韧的毅力,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徐逸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次国赛,劳动关系协调师职业是首次作为竞赛项目亮相大赛赛场。该赛项银牌选手戴玉婷说:“接下来计划将此次比赛中学习了解到的经验和技术带回扬州,与选手们、老师们一起共同学习探讨。”
苦练技艺 点亮未来
9月19日,比赛正式开始。在赛场上,扬州选手全力以赴,展现技能新风采。徐王亮紧张地应对各种技术挑战;徐逸凡进行精准编程,完成各项复杂任务;仇天宇进行家具作品设计;周思宇专心致志地进行瓷砖砌筑;岳辰进行漆艺创作……
开赛以后,12名来自扬州的参赛选手以赛场为舞台,厉兵秣马积极应战,充分展示自身技能,以精湛技艺尽显“扬家匠”工匠卓然风采。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扬州参赛选手凭借精湛的技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勇夺2金1银1铜及5个优胜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选手们最打动人的,不是他们的天赋,而是他们那份永不服输的韧劲。”大赛带队负责人、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晓艳说,这次参加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从努力坚持的夜训,到省赛现场的突破,再到国赛舞台上的逆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扬家匠”的工匠精神。
除紧张有序的赛事活动外,大赛还举办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技能展示展演和交流活动,极具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在展演现场,“扬州三把刀”之一扬州传统敲背术等一大批传统技艺技能大展绝技惊艳国赛赛场,引发台下观众惊叹“天下一绝”。
政策激励 促进成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扬州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以“扬家匠”品牌打造为支点,将历史经典技艺传承与现代产业工匠队伍培养紧密结合,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之路。
截至2024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1.25万人,占就业人口比重36%。今年,全国设区市首部技能人才专项法规《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发布。2022年,为进一步激励我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职业(技工)院校学生在技艺技能上勇于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我市制定出台《扬州市职业技能竞赛杰出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对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让我们看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市人社局局长王志海表示,扬州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拿出真情实意、真招实策,全力以赴,以最好的服务集聚人才、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不断厚植“扬家匠”成长成才沃土,构建技能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生态。
通讯员 扬人轩 记者 马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