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个数智平台联通校家社
2025-08-29 08:0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程晓琳

“终于抢到‘寻找我的智能体’课程了!”日前,扬州江都区小学生张晋梓芃盯着手机屏幕,手指飞快点击“都慧教”小程序的“抢课”按钮,3分钟后,他举着手机欢呼,这个超级火爆的秋季新学期人工智能体验课名额,被他“蹲点”拿下。

截至今年8月,该区“都慧教”数智教联体可视化信息平台已发布主题活动1404次,吸引家长在线抢课逾14万次,覆盖全区8.8万名学生,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比例从不足30%跃升至75%,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提升60%。

“以前,我为了给学生找个劳动实践场地,找企业老板磨破了嘴皮子。”回忆起平台建成前的日子,塘头小学前校长吴圣良苦笑。他想推进劳动教育,在学校拆了旧房子建“幸福农场”,可500多名学生挤在几亩地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为了拓展资源,吴圣良挨个拜访镇上的企业、农场、纪念馆。有时,还要先托镇领导牵线,提前一周跟讲解员“约时间”,“有时候老板一换,所有约定全黄了”。

作为扬州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的核心板块,江都打造“都慧教”平台,一举打通校家社协同的“任督二脉”。今年暑期,平台推出“国防教育成长营”,包含战地救护、无人机操作、红色研学等8个项目,首批200个名额上线3分钟就被抢空,没抢到的家长在平台留言“求加场”。

“以前是我们找企业,现在企业找我们。”王峰指着平台上的“资源地图”,上面标注着50家资源单位、200余家实践基地,“有驾校主动联系我们,免费提供无人机培训场地;还有烘焙坊老板说,愿意教学生做面点。”

仙女小学学生沈墨妍以前在班里“不敢举手发言”。通过平台抢报许晓轩故居实践活动后,她跟着讲解员学讲红色故事,今年7月在江苏省“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中拿了二等奖。“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发力。”站在许晓轩故居的石榴树下,沈墨妍的妈妈看着女儿讲解的背影感慨。

“现在我经常打开‘都慧教’,生怕错过好活动。”张晋梓芃的妈妈笑着说。更让她惊喜的是,孩子参加完国防教育活动后,不仅学会了战地救护、无人机操作,还主动跟她聊实践话题,“以前跟孩子聊学习,他总不耐烦,现在聊活动,他能说半小时,亲子关系变好了。”

当前,江都没有盲目扩张资源库,而是通过平台分析学生、家长需求,精准匹配资源,暑期结束就推出秋季课程,让活动“供需匹配、冷热均衡”。此外,学生参与活动可以获得积分,让素质教育有了可量化指标。在可持续性上,平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机制,根据家长评价淘汰质量差的。“我们不是建个平台就完事,而是要让协同育人‘活’下去。”扬州市江都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彭如武说。

作者:  编辑:陈茜